(兒童成長心理案例庫-80)
孩子長大,不中留了。
今天中午我又被告知,小夥伴們相約電影院,還跟我說讓我幫她梳個漂亮的麻花辮,最好能化個妝,我也答應了。
可是,臨走的時候,我突然很不高興,給娃說:化什麼妝!我哪有時間給你梳麻花辮!
娃很機智地說:好的好的,那就這樣吧。
這樣說完,我又很後悔,中午還答應給娃化妝和梳辮子呢,下午的時候卻氣不打一處來。
生氣的那個時候,我還在思考為什麼生氣,因為有了這樣的思考,我還壓制了一部分怒氣,沒再多挑別的毛病。
當然也是因為娃會看我臉色,也聰明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就是出去玩耍,沒跟我較勁兒,所以,最後她還如願地完成了電影之旅。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想起來,現在的我就和當年的我媽一樣:
我小時候一想出去玩,我媽就生氣,就挑剔我作業沒寫好,書桌沒收拾好,總之,各種毛病都出來了,最後我要麼是哭喪地不能出去玩,要麼即使出去玩也覺得對不起我媽,不敢高興。
我今天就是這樣,本來中午還心甘情願地答應了娃的要求,可孩子讓我幫忙實施的時候卻有無名火,也在挑孩子毛病,讓她整理了床鋪,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后才一起出門。
我想,丁寶出去看電影也許不會特別盡興,至少會擔心回家後還會被我生氣的餘震搏擊,就沒有跟我分享看電影的感受。
這樣看來,我媽、我都在某個特殊時刻會一樣地對待她們的娃。而且,在我的來訪者中,我也見到了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媽媽們。
L:辛老師,我女兒12歲,六年級;非常有主意,現在她和同學們出去玩也不提前問我的意見了,我想著她長大了,也有了交朋友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我還是支援的。
但是我發現我特別討厭她出去玩,她每次跟我說要跟同學一起逛街或者幹什麼的時候我就很反感,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反感,為什麼這麼火大?
Z:以前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L:沒有,她小時候甚至去年,我還帶著她一起出去呢。
Z:那就是從今年開始你才反對她出去玩?
L:是的,她今年開始後都是和同學出去了,而且去的都是以前我不怎麼帶她去的地兒。
Z:你有沒有跟孩子說過你不希望她出去玩的話呢?
L:沒直接說過,我覺得小孩子玩玩也是應該的,但是我覺得她能感受到我反感她跟同學出去玩的,因為我每次都沒給她好臉色。
Z:你對她出去玩,是有什麼樣的擔心嗎?
L:是的,她一出去玩,我就想起來她英語不太好,都不好好學習,就想留她在家裡學習。
透過我們的對話可以發現幾個問題:
但是,這也意味著孩子與父母開始分離了,和媽媽的依戀逐漸減少,開始發展與朋友、老師、同學的關係;而且,獨立地作出決定讓媽媽覺得自己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價值感不斷在降低。
總之,就是孩子正常發展的分離階段,但是中國式的媽媽們大多與孩子是共生的,像這樣孩子單一掙脫共生環境的行為讓媽媽們產生絕對的不安。
2. 媽媽並不認同孩子們現在的娛樂方式現在孩子的娛樂是組團打遊戲、一起看電影、共同逛書店和商場,他們似乎都是在用現代“成年人”的娛樂方式,這讓我們這些80年代的媽媽們有些不容易接受,有些媽媽甚至認為這些娛樂方式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會非常牴觸。
3. 媽媽對孩子成長中的焦慮作用在各種時刻娃的各種學習問題會是媽媽們這個階段的主要焦慮點,這種焦慮充斥在整個家庭環境中,無論是在孩子吃飯、睡覺、學習還是娛樂的時候,媽媽總會把這樣的焦慮表現得淋漓盡致。
案例中的媽媽就是這樣,當孩子一出去玩,她就自然地想起來孩子英語成績不好;我也如此,丁寶準備出門前,我就看見了她屋裡各種亂,亂得鬧心。
4. 成年人的套路:永遠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正向的溝通太多人不會正面溝通,跟孩子也不例外。
媽媽們本身已經對孩子英語成績產生了擔心,希望孩子可以主動學習,減少玩耍的時間,或者希望孩子可以減少電子產品的娛樂;
但是她們都難以表達,甚至是從未想過要這麼直接地說出來,多數的時候都是帶著指責孩子來說的。
比如:你就不能把房間收拾好再出去嗎?你英語成績這麼差,怎麼就知道出去玩?
怎麼拯救“孩子一說出去玩,媽媽就生氣”的問題呢?
說到底,還是要本著“雙贏”的原則,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1. 孩子已經走在和我們分離的路上,我們要做的就是適當地放手1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少年初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和父母開始逐步分離,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開始逐漸地不再認同父母,對外部事物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不斷地尋找新的認同,比如這個階段他們開始有了偶像,開始特別喜歡某個明星。
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放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撒手不管,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上還需要指引和樹立榜樣。
更重要的是,媽媽們要保持清醒,要正確看待分離,這個階段,有可能無法完成分離的是媽媽們,而不是孩子。
2. 與時俱進地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教練現代社會就是資訊充斥的環境,孩子透過電子產品、網路、電影等吸收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娛樂,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孩子去接觸這些,而且會越禁止越吸引。
所以我們要做一名教練,幫助孩子在繁複多樣的環境裡把握方向,教會他們該如何去利用網路,並帶領他們開展正能量的娛樂活動,然後在場外看著他們去前進就好。
3. 跟孩子正向溝通你的擔心和焦慮我們必須放棄之前的那種溝通的套路:總是在指責著表達自己的關心。
正向溝通的公式:現狀+焦慮的原因+自己的需求+孩子表達反饋+邀約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
比如,這位媽媽可以跟娃這樣說:孩子,媽媽看你最近不怎麼學習英語,我對你的英語成績還是有些擔心的,這樣的成績可能會影響你的小升初,我還是希望你能在假期中把落下的英語補一補,你怎麼想?
孩子這樣反饋:好的,我知道了,我也想提高成績。
媽媽發出邀約:那麼我們來研究制定一個特殊的方案吧,根據你的英語學習情況,你覺得什麼樣的方案比較適合你?
接下來就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制定出一個合適的假期學習計劃也就有了好的開始。
最後,我們可以不這麼魔性地活著,保持覺察,順其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把關注也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時候,魔性也許還會存在,但再也不是讓人困擾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