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家的兒子上二年級,經常抱怨班裡面有個男孩欺負他,也不是打架這樣的身體衝突,而是逮到機會就要挑釁,找茬。但是真的對上了班上的小霸王,卻不敢有這樣的行為。小侄子性格比較溫和,輕易不會跟別人起衝突,所以才會被這樣對待,又無可奈何。這都是小朋友們之間的事情,也沒出現太多矛盾爭執,更沒打架,堂哥作為家長也沒辦法去找老師反映,只叮囑兒子少搭理這樣的小孩。
沒想到有一次堂哥給孩子參加家長會,發現總是欺負自家兒子的同學,家長他認識,回來就跟家人感嘆,真是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在外欺軟怕硬,多是有以下型別父母,不改早晚要吃虧。
孩子家長在家裡常常撒氣發脾氣
在堂哥還沒搬家的時候,跟那個欺軟怕硬的孩子家長是鄰居,街里街坊的,誰家怎麼樣都能有所耳聞。孩子爸爸沒什麼大的成就,但就一點,脾氣暴躁,在外面有什麼不順心的,不敢反抗的,回到家裡就跟家裡人撒氣。時常都是如此,在外面遇到的挫折和委屈,不敢發洩,到家裡瞬間轉變為說一不二的當家,幹什麼家人都不能反駁。
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成了這一個樣子,認為暴脾氣和暴力行為能解決一切,但是又礙於爸爸性格影響,不敢跟比自己強的人抗衡,所以就專門挑比自己弱的人下手。其實這樣並不能代表自己很強大,反而會讓人很看不起,但孩子不明白,家長也沒教會他。
除了這樣的爸爸影響,家長們還要避免自己的這些行為讓孩子養成欺軟怕硬的性格,不糾正的話,以後孩子總要吃虧的。
孩子兩面派,是因為家庭教育兩面派
孩子在強者面前變弱,在弱者面前又裝成強的樣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這種兩面派的性格其實都是因為家長在教育中也有兩面派的行為情況。有的家長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脾氣暴躁要求嚴厲的家長,孩子自然不敢招惹,但是維護孩子,緩和家庭關係的家長,孩子就會有恃無恐。
不只是家長倆人角色不一樣,還有爺爺奶奶等老人的存在,總是在孩子被訓斥了之後,趕忙來維護。孩子很明白在誰面前可以撒歡放肆,在誰面前不能這樣。
家長要教育統一,堅守規則和底線
對孩子的教育來說,家長必須要先嚴於律己,既不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也不能輕鬆向孩子妥協。孩子是很聰明的,在跟家長的相處中,會不斷試探家長的底線,以此擴大自己的放肆限度。所以不想讓孩子養成欺軟怕硬的毛病,家長既不能用暴力壓制,誤導孩子暴力第一,也不能總是跟孩子妥協,放寬底線,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並沒有什麼說服力。
各位家長對此有什麼想法嗎?自己有什麼教育方法也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