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週五的口袋問答《為什麼班上“慢”小孩越來越多?》發表之後,又有許多老師來問:如何教育一直很磨蹭的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在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之前,有必要再深入分析下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再先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沒有錯。

孩子磨蹭 沒你想的那樣簡單!

在幼兒園或生活裡,我們會碰到這樣的孩子:

吃飯時間,他拿著勺子在碗裡翻過來翻過去,但是始終沒有把飯喂到嘴巴里。如果老師過來餵飯,他可能會把飯含在嘴巴里,又不願意吞下去。老師走了以後呢,他乾脆把米飯當成玩具,玩了起來。

排隊洗手的時候,他把水龍頭開啟,摸摸這裡、碰碰那裡,後面的小朋友都等急了,但是他彷彿聽不到,還是繼續慢條斯理的洗著手。

離園時間,小朋友們都穿戴整齊,拿好小書包準備排隊出門了。他卻在那裡玩玩具,外套還沒有穿起來,老師多次提醒,他彷彿都沒有聽到。

以上這種小孩,通常被稱為磨蹭的小孩

以上這種小孩,是會讓老師吐血的小孩

以上這種小孩,是會讓媽媽心塞的小孩

但是以上這種小孩,是會讓我心疼的小孩

磨蹭小孩為什麼磨蹭?

▌1、包辦代替讓孩子變磨蹭

我曾經碰過一個磨蹭小孩,當時他3歲,幼兒園小班。不會穿脫衣服、不會洗手,甚至連拖鞋都不會穿。而且當老師教他如何穿拖鞋時,孩子眼中表現出了滿滿的迷茫。

怎麼會這樣呢?了解下來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從小是被阿姨帶大的,阿姨對孩子疼愛有加,於是事事包辦,不論是穿衣服還是穿拖鞋,只要阿姨能幹的,絕對不讓孩子自己動手。所以直到上幼兒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幾乎是零。

父母可以包辦生活,但包辦不了成長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膽怯、畏縮,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迷茫。因為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自己穿脫衣服帶來的成就感,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飢餓感,因為還沒有餓的時候,阿姨已經把飯喂到了孩子的嘴巴里。

所謂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對於孩子來說,也許並不意味著懶惰,而恰恰是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被剝奪以後的空洞與迷茫。孩子逐漸變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2、嘮叨催促讓孩子變磨蹭

經常看到有的外婆送小朋友來園,孩子剛剛看到好朋友還在打招呼呢,外婆在一旁卻叫了起來,你快去放書包呀,快去,把外套脫了掛起來。好了好了,小椅子放好啊,快坐下來,老師要上課了······

嘮叨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手忙腳亂,反而速度放緩

蒙臺梭利說,孩子具有一種內在敏感性,這種內在敏感性使孩子天然會吮吸,使孩子在餓了的時候哇哇大哭,在該學語言的時候學會說話,在特定的時期對某種東西格外感興趣而對其他東西漠不關心。如果外界環境阻礙了孩子的這種內在的敏感性,那孩子的心理就會失調,這種失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不得不說,“慢”就是一種內在敏感性被打亂以後的失調的表現。

3、盲目比較與“貼標籤”,讓孩子變磨蹭

小朋友的心思是非常細膩的,有時候都不用大人說出口,只要眼神裡透露了一絲嫌棄,就會立馬被孩子捕捉到。我從小就被孃親大人貼上了五音不全的標籤,所以直到高中前都不敢在人前唱歌。

“貼標籤”會讓孩子對一件事失去興趣

盲目比較會讓孩子懷疑自己,認為自己真的不如別人。所以孩子會畏縮,不敢表現自己。不過事實上如果你總是用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那日子也真是沒法過了。

遇到孩子磨蹭可以怎麼做?

1、和家長溝通,拒絕高控,提倡尊重。

拒絕包辦替代,提倡孩子自己動手。可以給高控的媽媽舉例子,那些放手的家庭中的孩子是如何表現的。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非常“慢”的媽媽。為了和女兒撿落葉,上幼兒園遲到和老師賠禮道歉。但是這個小朋友卻非常有主見,有一次她滑滑梯時,把連褲襪弄髒了,如果是其他女孩子,肯定會很焦慮,擔心媽媽說自己。但是這個女孩子居然很驕傲的說,你們快看啊,我的連褲襪變成了藍綠色,我覺得藍綠色的連褲襪也很好看!

2、幫助孩子找回他自己的感受,並最終走向獨立和自主。

如果孩子不想吃飯,那就不要吃了。下午如果孩子餓了,告訴孩子是因為中午沒有吃飯,才會有現在飢餓的感受。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就是最明顯的感覺替代。如果從小都是爸爸媽媽幫孩子把衣服鞋子穿好,天一冷立馬加衣服天一熱立馬給孩子減衣服,那就不能怪孩子大汗淋漓的時候還穿著棉衣,冷的發抖的時候也不會把被子拉到胸口。

讓孩子自己體會“快”的好處

3、教育孩子,而不是管理孩子。

不要總是盯著孩子做這做那,應該鼓勵他融入到集體的環境中,主動的去參與活動。比如說,一日活動的時間點其實是很緊張的,可能有的孩子小便拖拉就會影響吃飯的時間,所以我們老師也喜歡在孩子屁股後面催啊催。如果換個方法試試呢?早上來園以後,先和孩子討論,今天要做哪幾件事情,和孩子一起看著鐘錶,告訴孩子,短針和長針都到12,我們就要去吃飯啦。鼓勵孩子自己積極參與到集體的活動中,而不是老師主宰,孩子只是參與的角色。老師又累,孩子又盲目。

4、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獨立完成事情所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之所以磨蹭,不論什麼原因,多半是在做事情時遇到了困難,做不下去了,或者不知道怎麼做。我們可以在具體的情景中去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體驗克服困難所帶來的成就感。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找到獨立和自信的感覺。

孩子的磨蹭,是在“慢慢”地學習

今天的分享,特別適合用一首小詩作為結尾。可能很多人聽過,但是我相信每聽一遍,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詩歌——《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

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

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孩子磨蹭,可能是因為你太快了。

你願意牽著蝸牛去散步,

還是讓蝸牛牽著你去散步呢?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哈佛研究: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僅有3次,家長早知道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