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花半小時讀了一本漫畫書《媽媽和我》,整個一週,書裡的情節都徘徊在我的腦子裡,揮之不去。
神奇的是,這本書裡80%的情景都出現在我和愛文、圓寶的生活裡,一模一樣的對話,一模一樣的場景。
《媽媽和我》
讀的過程,彷彿是生活的重現,那些平常的過往,零星的、毫無意義的、無關緊要的小事,每天都在重複上演的一瞬,一瞬。
內心的溫熱騰騰冒泡,孩子們的一切一切都重新浮現。
但晚上臨睡前,
我閉上眼睛,
想著他們倆的時候,
也會想我的小時候,
我小時候的媽媽。
我能想到的很少很少,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關於幼時的記憶,
似乎它們成了漿糊,
粘連在一起,
沒有明晰的一事、一刻、一瞬。
但還是有三個場景,
是我念念不忘的。
第一個場景,是媽媽給我“編作文”。
小學時期的所有作文都是媽媽一邊做家務,一邊給我“編”的,她一邊說,我一邊記,然後就成了一篇篇“範文”。
我根本想不起來當時作文裡都寫了什麼,但我能記得那時我和媽媽倆人的喜悅。那一篇篇“範文”的榮譽,是我們兩人的。
我為什麼會先想到這個場景呢?
因為上學期我給愛文輔導功課時,就想到了。
一樣是“看圖寫話”,“仿寫句子”,我當時心裡想的是:為什麼我媽媽當時能那麼放鬆愉悅地給我“編故事”呢?她內心不焦慮嗎?
自始至終,我所有的功課裡最好的都是語文,即使是理科生,高中時期的作文也常常是全校的範文。而且,後來,我做了文案策劃的工作,靠寫作謀生。
我願意相信是媽媽那時的喜悅,給了我對文字的熱愛。媽媽說,“如果我上學,我一定能是個好作家”。對,媽媽沒上過什麼學,但她的一生都是“好故事”。
所以,在面對愛文的功課時,
我總會暗暗地感受媽媽彼時的心情,
她是怎麼做到的?
有一次我問她:
她說:你當時那麼小。
因為各種排名,對比,
我有時候就忘了,
我的愛文,也不足7歲,
也是小小的孩童,
我應該像媽媽一樣,
更多一些愛,和耐心。
有一次,小圓寶偎在我懷裡撒嬌,“媽媽,你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我告訴他,“我要你好好吃飯,健康和平安”。
這是我媽媽現在也一直這麼說的。
第二個場景是,媽媽在煮東西,她掀開鍋蓋,在滾滾的煙氣裡不停地攪拌,她回過頭,問我,“你猜是什麼好吃的?”
我猜了許多次,都沒對,因為這是我沒吃過的。
“是麥仁湯”。
我早已忘記了麥仁湯的味道,
但氤氳的煙霧裡,媽媽亮晶晶的笑容,我永遠會記得。
我們小的時候,大家都一樣地物資匱乏,
但媽媽會變著法兒地給我們弄一些好吃的。
除了麥仁湯,還有帶貼紙的有熊貓圖案的泡泡糖。
我現在也一樣,
很喜歡給他們倆琢磨好吃的,
或者帶他們野餐,做零食測評,
他們好奇時,
也會在火車上點餐,
也會讓外賣員叔叔把飯送到他們手裡。
……
有滋有味的生活情趣,
是變著花樣地在生活裡找一點樂趣。
第三個場景是:一次過年,媽媽給我買了新褲子,當天我就在烤火的時候把褲腿兒烤了一個洞,媽媽給我縫得像新的一樣,那個年還是很開心。
愛文圓寶也有這樣的時候,
大杯的果凍在揭開的瞬間掉在地上,
小蛋糕還沒來得及結賬就摔歪了一半,
我的第一反應也總是,“他們一定難過極了”。
……
過年的時候,和哥哥姐姐聊天,我才發現,即使在一個家庭長大,我們對於父母的記憶也大相徑庭,我說的事他們不記得,他們說的事我也沒印象,這真的好奇怪,也許,生活真是我們記住的日子,而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我們記住的日子,決定了我們會有怎樣的生活。
我從來都覺得,能成為“媽媽”那樣的媽媽,是一件超棒的事。
因為,我真的好幸福,好幸福。
我們是活在瞬間的生物,但這個“瞬間”來自於並無特別之處的長長的日常。
作為孩子的我們,
作為媽媽的我們,
都在給我們最愛的人,創造這樣的瞬間。
如果說這本書帶給了我什麼,是喚醒了我對媽媽的愛,媽媽的愛一直都在,但我想起,感受,這份愛才在我的生命裡流動,讓我一次次地想起,我們也有那樣親密的一刻又一刻,我又彷彿如嬰兒般貪戀在她懷裡,情不自禁地向她尋求愛意,猶如一人。
我也時時凝望我的孩子,我每天記錄著他們說過的話,做過的小事,看過的書,體驗過的新事情,偶爾懊惱自己往昔做得還不夠好。我愛他們,我想讓他們長大以後,不論遇到任何,都能在這些日復一日的記錄裡看到,他們被人深深地愛著,珍視著,他們是這樣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