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母親以後,我會讀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因為我始終覺得,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學校——而這些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習得。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是講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榜樣,家人的關係等,都持續地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而原生家庭的傷害模式很容易復刻到新生家庭。簡單點說,就是你父母怎麼“教育”你,你就怎麼“教育”你的孩子。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很多東西,能讓人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鑑別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傷害。我想說70、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部分都缺失了健康家庭教育,生活在幾代人慣有的教育模式之下,習慣了“打你就是愛你”,習慣了“黃荊條出好人”,習慣了“老子就是老子”,而這種簡單粗暴又有短暫效果的教育模式,一代又一代地在家庭中重複下去。一般來說,一開始就透過自省去認識到這樣教育的“可怕”幾乎不可能,往往是我們親眼目睹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之後,才會慢慢地去修正,去認知這種行為的錯誤性。
我一直反反覆覆地強調好的教育需要後天習得,做父母需要取得上崗證,不能用“畢竟是第一次做父母”來一次又一次地安慰和原諒自己,我們允許家長犯錯誤,但是犯過的錯誤就不要再去犯。這要求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改變認知,孩子有叛逆心是很正常的,沒有誰必須聽誰的,只有誰能說服誰;其次是調整自己行為,多鼓勵孩子去嘗試性地犯錯誤,試錯是成長的有效途徑;最後牢牢記住,沒有任何的理由可以成為故意傷害孩子的理由,而這個傷害包括身體和心靈上的。
做父母容易,做一個好的父母非常難。要去學習教育,要去提高修養,要去拓展認知,事實上還要剋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人性所固有的劣根性。教育先要尊重,其次理解,最後樹規矩——按照這個順序,跟孩子達成一致要簡單得多。
最後想說的是,將原生家庭翻出來不是要去報復懲罰父母、改變父母,也不是要向他們發洩你的憤怒和從他們身上尋回補償,目的是讓你自己去直面他們,克服恐懼,讓你自己變得更好,也讓你的孩子能夠真正的生活在一個平靜快樂充滿愛的環境裡面,你本身就具備了改變下一代命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