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外面天寒地凍,大多數的活動都在室內進行。尤其對於漫長的假期,能為孩子合理安排的最多的專案就是逛書店。
帶孩子來書店的好處很多,一,這裡安靜很適合思考問題或者辦公;二,這裡有眾多種類的書,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三,讓孩子沉醉於書海,去學習探索,沒時間糾纏大人,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所以我對書店有一種獨特的感情,有感激,有心動,更多的是一份安心。好像只有來到這裡,我才能尋找到當年讀書的興致和激情。可事實上,我拿起書沒多久,就會呵欠連天,醜態百出。似乎眼前的書,並沒有挑起我的興趣。
我自嘆自己是否已經老去,沒有了往日學習的毅力和激情。感慨之餘,急忙把自己心底的肺腑之言告訴孩兒,一定要好好讀書,珍惜現在讀書的好年齡。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不要等到老了力不從心。
說完我又圍著書架轉了半天,終於拿起了一本適合我這個老母親心裡年齡的書,拿起它,僅僅是因為它的書名我喜歡——《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我想了解幸福的另一種含義,是因為生活讓我過得敏感,對於一些很細小的問題,我都可以杞人憂天很久。還美其名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認定一個小家必須要有長遠的打算,不然無法迎接未來的風雨。
至此家裡的人總是生活在一把無形的大鎖之下。有收穫覺得還差得很遠,沒有收穫那就更需要努力。那種感受,大概就像每天都行走在水面上,一個不小心就會掉在水裡一樣。
每天的我為家庭焦慮,為孩子的學習焦慮。擔心孩子有一天落後於別人,就要從小抓起,放假比不放假還忙,孩子所有的時間都在奔跑中度過。孩子經歷的不只是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壓力,還有心理上的壓力,因為我這個處處充滿危機感的母親,常常告戒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殘酷,不管是發生的還是沒有發生的,都會一股腦的塞給孩子。看著孩子似懂非懂的恐懼表情,我的內心也生出了很多不忍。
可實際上,我的焦慮在別人看來就是一種神經分裂,有時不僅遭到自家人的反抗,還有來自外人的嘲笑。往往身處在這樣的情況時,我就會思考和懷疑人生,比如,我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幸福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快樂的過這一生?
且通常,一想一整天,這樣的自我反思都是無果的。更何況,很少能有人理解你的觀點,所以也沒有一個達到共識的結論。
一個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定義不同,對於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以及物質精神需求的滿足程度也不同。
就像我,物質生活不夠豐富,精神需求卻要求極多,所以我自己沒有理解幸福,也讓周圍一切生活的人不能幸福,換句話說,這簡直就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遇到了這本書,同時被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不只是單純的故事情節,而是故事的每一個階段,對自己人生的反思。
開始的時候講了兩個場景中的人物,最後這些人物在一個天時地利的時候合在了一起。一切就像命中註定,一切又似乎在某個人的掌握之中。
書中主要人物阿加莎在快要刑滿時,選擇了越獄,開始了她的橫跨美國之旅,是什麼讓她冒著再次加罪的風險逃出獄中?是一場歲月洗盡之後的約定?還是為了報復某個人?
開始的時候透過邊走邊回憶,把讀者帶回到美國早年的歷史,讓讀者和阿加莎一起見證了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書中,阿加莎以及她的夥伴們為了獨立和和平所做的努力和鬥爭,能夠讓人領略到曾經的美國黑人解放運動以及女權運動的片段,也正是因為曾經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才有了後來更好的美國。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身處於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成長環境中,人們對於幸福和快樂的追求也是不謀而合的。
雖然作者馬克李維沒有在作品中明說,但是最後的結局,無疑是在述說著,幸福的另一種含義就是能夠認清自己,並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追尋。還要多珍惜身邊的人。
幸福可以是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不那麼深愛,卻也不討厭的感情,還可以是彼此相守的平平淡淡。也可以是無所顧忌,對於愛情和生活的熱情追逐。
老實說,讀完整本書,我仍然沒有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但我心裡很平靜,願意靜下心來思考。至少不會像之前一樣,弄得生活和工作一團糟。
我想等過些歲月,再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是現在少了一些時間和機緣。
引用書上的一句話:時間並無任何偶然,所有機遇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