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人可能也沒想到,100多年後的景還是那個景,兒童卻也只有那些學前兒童。

春光正好

這幾天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昨天下午,娃爸帶我們去河壩上放風箏。大女兒不想去,賴在房間裡,叫著“不去,不去”。娃爸不得不拿出家長的威嚴,大女才磨磨蹭蹭從房間裡出來,嘟嘟囔囔下了樓。

在樓下,我們遇見了二樓的一位奶奶,互相寒暄了一下。那位奶奶很羨慕地說:“你家倆娃都願意出來玩呢,真不錯!我家外孫就一天到晚呆在家裡,不願意出門。”我知道她家外孫,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看到他時也是低著頭不作聲。

到了河壩上,放風箏的人不少,大多是年輕夫妻帶著孩子,孩子都是三四歲。還有一些大孩子,已經是高中生模樣,三三兩兩結伴出遊的。唯獨看不見小學初中模樣的孩子。正好碰見了以前的一位家長,問起他家孩子,他也是搖搖頭說:“她不願意出門,沒辦法!”她家孩子與大女同齡,正上初一。

放風箏

按理說,10-16歲正值青少年時期,活力正旺盛的時候,為什麼都不願意出門呢?從我家女兒身上可瞭解到以下原因:

1.平時缺乏運動。

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戶外活動的時間都是比較缺乏的,學校裡都是忙著上文化課、刷題搞成績,家裡要麼上興趣班,要麼就是玩手機看電視,運動是極其缺乏的。不運動,甚至稍微一運動就很累,累了就更不想運動,如此惡性迴圈,孩子們就漸漸不喜歡運動了。

2.戶外活動的玩伴少。

不是小區裡沒孩子,而是孩子們都忙得很,忙著做作業的,忙著上興趣班,能有時間在戶外一起活動的很少,而且能夠找到共同興趣愛好的那就少之更少了。所以個個都乾脆不出門了。

3. 家裡誘惑多。

家裡有各種各樣吃不完的零食,有各種好玩的玩具、電玩,家裡可躺可坐,很隨意,隨性,為所欲為,豈不快哉?

但是缺少戶外運動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近視率增加

2020年,國家衛健委釋出《中國眼健康白皮書》,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過半。

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上網課,從1月到7月青少年近視率大幅的增加。這其中就有包括過度用眼,平均戶外有效暴露時長嚴重不足,導致近視率增加。

身體發育不健康

各種運動對身體的發育的好處自不用說,不運動或運動少對身體發育不良影響也是不言而喻,“小胖墩”“沙發上的土豆”“小老頭”“小老太”等各種各樣的身體發育不健康者很多,就是不愛運動的。

心裡不快樂

前面兩點可能大家都知道,但這一點可能就被家長們所忽視。科學研究發現,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人體的內分泌變化,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名為內啡肽的物質,人心情的好壞,與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多少相關。運動可以刺激內腓肽的分泌,當運動達到一定量時,內腓肽的分泌增多,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埋頭書本,心事重重

斯賓塞在快樂教育中就提到:他經常“帶著小斯賓塞從鎮上跑步到德文特河邊,在那裡大喊大叫一陣,然後用石塊在河中打水漂,看誰打的多,或用泥沙堆城堡,看誰堆得快…”“因此,我把何小斯賓塞到河邊的運動看作是快樂教育的一部分,這項與知識傳授完全無關,而與身體和情緒和情緒有關的活動效果是神奇的。”“事實證明,每次在運動之後,小影片賽對學習的興趣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大大增強。”

孩子學習不快樂,是他厭倦了不停地做作業,被壓制學習,而且孩子缺少運動,生長的本能沒有得到能量的補充,身心俱疲。

陪孩子跑步

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保證孩子的戶外運動時間。孩子天性是愛玩的,小時候就要讓他玩個夠,“學要學個痛快,玩也要玩個痛快”,即使在上小學之後也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戶外活動的時間。隨著年級升高,繁重的課業讓孩子漸漸地沒有運動的時間,我們做父母的也應身體力行,每晚陪孩子戶外跑一跑,散散步,補充身體生長的能量,增加孩子的身體內的“快樂激素”,讓孩子真正快樂起來。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篩查,你們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