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們就會格外重視孩子,不僅體現在吃穿上,還有體現在一些首飾上。
現在的小孩子很多從小就戴金手鐲、金吊墜,家長給孩子買這些昂貴的首飾,除了有一些特殊的寓意外,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還有就是暗示家庭經濟條件好。
不過建議,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所有的首飾吊墜都摘掉,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孩子上幼兒園,掉了一對金手鐲,到底誰負責?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提到了孩子的小手鐲,一位媽媽說:“上學之後一定要摘掉,我們來保管,孩子帶出去很不安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掉了,我們小區那個萌萌就掉了一對金手鐲,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萌萌今年4歲了,上幼兒園小班,小手上戴著一對金手鐲,這一天上學之前,還戴在手上,放學回家睡覺的時候,媽媽才發現手鐲不見了,媽媽很著急問萌萌,萌萌卻一無所知。
這對手鐲總共要一萬多,萌萌媽媽別提多心疼了,緊接著問了萌萌的老師,老師說沒注意。
第二天萌萌媽媽到學校去找,老師們也幫著找了好幾圈,最後還是沒有找到,老師提出調監控,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雖然很心疼,但是萌萌媽媽也沒有辦法。
在網上看到類似的一個事情,女兒的一對金手鐲掉在幼兒園,媽媽氣急敗壞找幼兒園老師索賠,結果被幼兒園老師三句話給懟回來,媽媽啞口無言。
幼兒園老師的迴應是:第一,我們的職責是照顧寶寶,不是照顧金銀首飾;第二,幼兒園有規定不能給孩子佩戴貴重首飾;第三,在幼兒園丟了東西我們有監控錄影,不問青紅皂白就索賠,簡直好笑。
這位老師說得頭頭是道,老師們的責任是照顧孩子們,孩子們手上的金銀首飾,老師可沒有義務看護,孩子在學校丟了貴重的東西,可以調出監控,真的不應該直接讓老師或者是學校賠償。

很多幼兒園都有這條規定,禁止孩子佩戴貴重首飾,其實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事。
小孩子思維意識還不成熟,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保護自己的東西,他們的腦海中也不會有貴賤之分,一個棒棒糖就可能收買他們,換下他們手裡的貴重首飾。
基於孩子的這個特點,家長實在是不應該讓孩子佩戴貴重首飾上學,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

再有,孩子佩戴貴重首飾,如果沒有發生意外還好,一旦發生意外,家長找到學校甚至找到其他的孩子,咬定是對方拿了,這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不僅老師會疏遠孩子,就連其他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叮囑要遠離。
孩子上學之前,給孩子佩戴一些金手鐲、金吊墜沒有問題,但是孩子上學之後,最後取下來父母保管,避免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

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家長基本上不露面,跟老師也很少有接觸的機會,除非偶爾的家長會。
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上學,考驗的還有家長的情商,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
家長最好要提高個人的溝通能力,多跟老師和家長溝通,當發生一些不愉快的時候,家長首先要了解情況,最忌諱直接質問當事人,或者是老師。
如果家長是衝動型別的,動輒到學校大鬧,影響的就是孩子的校園生活,孩子很有可能會遭遇校園“冷暴力”,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是自卑心理。
家長應該謹記,孩子上學之後,多溝通,多瞭解,做一個高情商的媽媽,孩子才會享有快樂的校園生活。
面對幼兒園老師,家長要不卑不亢有不少家長會疑惑,孩子上學之後,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老師呢?
老師和家長是平等的,雙方的目標應該是一樣的,就是要管理好孩子,只是家長的目標只有自己家孩子,而老師的目標是所有的孩子。
在面對老師的時候,應該不卑不亢,平等交流,注重溝通。
切忌耍小聰明,試圖透過送送禮讓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青睞,這是一個惡性迴圈,一旦開始,就無法終結。
所有的家長都端正自己的態度,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