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孩子熟睡的小臉,內心卻充滿愧疚與自責,曾經無數次告訴自己要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一次次地控制不住自己,怒吼出聲。
洗好小樂沾有粑粑的褲子,回到臥室,就看到一地衣服,小可還在衣櫃旁邊用力往外拽。
我大聲地指責並質問她,怒吼的聲音自己都覺得可怖。小可當下就被嚇哭了,邊哭邊拉著我說“媽媽,你不能這樣”。
小樂聞聲一個人默默地站在角落,不出聲,神情怯怯的。
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也意識到吼叫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等平復好心情,緊緊地擁住他們。問“媽媽剛剛的樣子很嚇人吧”,樂樂回答“樂樂怕了,樂樂去那個屋,那個屋沒人”。那一刻,眼淚在我眼裡打轉。
我跟他們道歉,承諾以後儘量不吼叫,並跟她們約定好,一旦我又吼叫了,他們會提醒我“媽媽不要喊,好嚇人”。
孩子真的很容易滿足,只要媽媽的一個擁抱,就會忘記一切不愉快。
但是,我自己卻久久不能釋懷。
兩歲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識,活潑好動。而大人卻經常理解成孩子不配合,甚至認為他們故意跟家長對著幹。
“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當自己的話沒被執行,又沒有能力去解決困境,吼叫成了救命枷鎖,可是有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長遠來看,被吼叫長大的孩子,性格多少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孩子結婚之後也會成為愛吼叫的人,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為人父母是場修行,修行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溫柔,對世界溫柔,也是跟自己的一種和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