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梓涵、子涵、紫涵

瑞軒、睿璇、蕊璇

以諾、一諾、藝娜

以上名字大家平時一定見過。

這些孩子們的名字,無論是讀還是寫,都是詩意滿滿,朗朗上口的。無一不寄託著父母們的美好祝願和寓意。

但是,學校裡的老師們卻一直都很犯難:往往叫一個人的名字,好幾個人站起來。

同名也就算了,加上不同的姓氏不就區分開了嗎?可惜,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裡的姓氏也湊在了一起,最終就只能出現“喊一個,起來三五個”的奇葩現象。

無奈的老師,只能以最基本的辦法來做最根本的區分:將同姓同名的孩子,從一開始就分編在不同的組別裡,叫的時候,就以“第X組X梓涵”的方式,把人和名對上號。

事情看起來很滑稽,但卻實打實的存在併發生在我們的眼前。

好在老師們會想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但如果以後家長給寶貝們起名兒的時候,仍然一窩蜂地用同樣的字詞,那麼這個問題,將不再只是班級、社會人名亂燉同音的問題,而是心理學上所講的“趨同”問題了。

心理趨同性

心理趨同性是指人在潛意識當中,有一部分不受大腦控制,容易在無意識狀態下表現出來的一種生理趨向。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群體共存的大環境下,眾人幹什麼,作為個體的你就會跟著幹什麼。例如,當大家都看向窗外的天空時,你就會好奇地去看看窗外發生了什麼,而這一切行為,都是受潛意識裡的影響而發生的。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10後的很多孩子,大多數人的名字都取的一樣。

正如我們在前面舉的例子那樣,許多家長在給寶貝取名時,往往都想到了一塊,在聽到或見到的周圍孩子的姓名中,去給自己孩子的姓名做參考。

而這些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資訊,在經過點點滴滴的緩慢滲透之後,逐漸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和感受,並在人們遇見相同情況時,充當了他們行為嚮導

這樣的情況,不僅現在一再出現,過去也一直出現並存在過。

·建國初期

在給男性取名時,受當時國情與宣傳意識形態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建國”“建軍”“愛國”、“抗美”、“援朝”等名字。這些名字,不僅體現出了我國當時所處的社會時政形態,也表達了父輩們樸素的愛國之情。

話雖如此宏觀,但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或者從更為深入的角度而言,這些名字因為帶有政治化因素,而顯得有些奇特以至於反人性。

之所以當時的人們意識不到,只不過是因為,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人們的意識形態單一,尚未認識到將家庭甚至後代與國家命運,以名字的方式連結起來,有什麼特別。

只是單純而熾熱地認為:以國家的名義和期望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才是最熾熱而真摯的情感,才正確——因為,當時人人如此,所以,我也不能例外。

·80、90年代

經歷過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逐漸擺脫單一文化意識形態,開始以多元化角度看待世界,認識自己。而隨著文化的多元化,國人知識水平的提高,給孩子們的名字,也取得越來越好聽。

這一時期的名字,雖然沒有巨大的趨同性,但是有一個苗頭卻十分明顯,那就是:個性化的影子,逐漸顯示在人們的姓名之中,凸顯時代特徵,尤其是呈現政治意識形態特徵的名字,開始逐漸消失。

·今天

都說10後的名字越來越爛大街,重名率高得驚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正如我們前文中所到的一樣,進入新時代後,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提升,人們對姓名的要求和個性化也越來越明顯。

名字作為一個人的代稱與符號,好聽、上口、寓意吉祥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因此,文化水平不高的群體,往往傾向於使用同一類字詞,來表達相同的願望情感。

正如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一樣:梓、璇、軒、睿、涵、諾等字的大量使用,正是某一社會群體所共有的行為特徵。

而這一群體之所以會不約而同的選取相同字詞來給孩子當名字,則是因為以下因素:

1. 此類家庭往往屬於社會同等階層2. 父母文化水平不低,但文化層次單一3. 受相同群體影響,行為和心理具有趨同性雖然大部分重名孩子的父母,都受到心理趨同性影響,將孩子的名字取成了同樣的字詞,但還是有一部分父母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喜歡在孩子的姓名上,彰顯自己的獨特個性,一再追求標新立異。

在這種求異求偏求聲名的心理驅使之下,漢語中的生僻字,突然間爆紅起來。往往一個班級30多個孩子中,就有20多個孩子的名字中包含生僻字。

生僻字成為名字,倒沒什麼不合適。但是在學校教育系統錄入、工作單位表格填寫這些日常小事上,卻容易造成尷尬:電腦系統往往輸不出來,導致錄入錯誤或以其他諧音字代替。

事情小時,這不是大問題;但若涉及到個人隱私和重要事項比如考試、工作入職等問題時,卻容易造成損失。

所以,綜合以上歷史與現實情況而言,關於名字,我們總結出一些現象,那就是:僅在給娃起名這件小事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就存在以下幾種趨向:

1.心理趨同性

易受社會影響,不知不覺跟風或反映時代訴求。

2.文化缺失

盲目追風,導致孩子的姓名,只空洞的藉助字面字形,而未與家族家庭傳承相結合。

3.過於標新立異

這種心理與商業社會環境的影響緊密相關,顯示出過於追逐自我的心理。

【後記】

現象,往往是事件本質的表現。名字,只是一種替代符號。它首先指代的,是社會中的某個人,其次才是這個人背後的家庭、家族。

當名字不能很好地傳遞個人資訊,而囿於字面字形意義時,它的符號作用就會被打折扣。當名字一再與他人重複(同音同形)後,它最初所蘊含的深意,也將消失在同質化之中。

而這一效果,顯然違背了父母們最初的願望,可謂得不償失。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男孩誤食網紅“巧克力”險喪命:學習這些知識關鍵時候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