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冬季節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大家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出現感冒、咳嗽等疾病,尤其是孩子,身體抵抗力不強,更容易出現發燒、感冒、腹瀉等疾病,一旦發病可能要半個月才能好。

春節前,寶媽王麗帶著孩子浩浩來到老家,村子裡的孩子很多,浩浩天天跟著這些孩子四處跑動,渾身都是汗。王麗看孩子這麼開心,沒忍心制止,只能任由他跑動。不過為避免孩子出意外,也跟在孩子身後。

隨著年節到來,王麗和婆婆忙著準備年貨,誰知就忙了半天,兒子渾身溼漉漉的,到了下午就不斷咳嗽。王麗馬上對孩子進行物理降溫,身體狀態恢復還算可以。

誰知, 次日早上浩浩又發了高燒,王麗立馬和老公將孩子送到醫院。因當時快到春節,值班的醫生不是太多,排隊看病的孩子很多,王麗的號排到328號

沒辦法,王麗只能耐心排隊,誰知等了三個小時,醫生卻表示要去吃飯了,讓其他家長也去附近吃個飯。醫生的話還沒說完,家長就表示:“這麼多孩子排隊,醫生為何不加加班,獻給孩子看病啊!”

旁邊的護士解釋道:“醫生已經值班一夜加一個上午,如果不吃飯,身體很難頂得住,大家要能夠理解。”

其實這一場景在各大醫院都能看到,兒科醫生本來就少,再加上生病的孩子多,造成這種矛盾並不意外,如果家長能多換位思考,醫患問題就不會出現。

為何兒科醫院一直缺醫生?

1、薪資低

不同科室的醫生,對應的薪資水平差距很大,像眼科、外科收入都比較高,反而兒科醫生卻沒太多收入,只有其他科室的75%,然而工作量卻是其他科室的1.68倍。因付出和回報不對等,很多人不願意當兒科。

2、醫生基數小

每年考上醫學院的大學生就不是太多,更別說在兒科行業入職了,那些醫學生擠破頭也會選擇外科、牙科等科室。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有2億兒童,可兒科醫生才10萬人,可以說整體基數不是太大,因此兒科醫生有很大缺口。

3、醫患矛盾大

很多家長都將孩子當成寶,生怕孩子出了什麼問題。一旦孩子沒被及時治療,就會有不少家長情緒緊張,光是安撫家長就增加了很多醫療壓力,醫患矛盾一直很大,很多醫學生不願意當兒科醫生。

作為家長,應該能尊重並相信醫生,遇到事情要理解並及時溝通,這樣才能化解醫患矛盾,共同治療孩子的疾病。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弱視,別再讓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絆腳石(女兒的弱視治療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