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其中餘歡水被妻子數落的場景,更是揭開了當今中國婚姻中的遮羞布。

早上,餘歡水戴著圍裙給孩子盛粥,孩子提出想喝牛奶,男人解釋:多喝粥對胃好。

屋裡在化妝的女主人語氣冷颼颼地問道:為什麼不給孩子喝牛奶?

餘歡水慌忙解釋:超市牛奶賣光了。

女主人立刻氣勢洶洶地衝出來質問:“從沒聽說過超市裡,牛奶有賣光的!”

餘歡水卑微地解釋:“是街角的小超市,他們一天不能進太多,只能進多少賣多少,不然會壞的。”

“那還不快去買!孩子等著喝呢!”

餘歡水面露難色,顯然,孩子喝牛奶也不急於這一時啊!

我自己早飯也沒吃啊!可是他不敢違抗妻子的話,還是去買了。

被妻子嫌棄到小超市買牛奶,還被勒令去買牛奶的餘歡水在樓下遇到了妻子和孩子,還想獻殷勤:“你拿一包牛奶上班吧!”

換來的只是妻子冷冷的不用了。

結婚幾年,她愈發覺得丈夫啥都不是,還害自己在孃家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每天的冷嘲熱諷,不僅傷害丈夫的心,就連兒子也在潛移默化受影響。

雖然兒子不像她一樣 “欺負”爸爸,可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

得知爸媽離婚,依舊面不改色,繼續喝著可樂,還說:

“你倆離婚挺好的,離了婚才能帶我來吃肯德基。”

本該處在對爸爸權威崇拜的時期,卻對父親如此淡漠,令人心酸。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中,父母總不停貶低、瞧不起另一半,對孩子傷害眼皮底看不見,卻影響深遠。

01

貶低另一半,就是貶低孩子。

同學木子說,打她小時候起,父親就老愛說母親笨。

她媽媽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人不太精明,做事略顯疏漏。

比如:新買的多功能風扇,媽媽用得不太順,一下子就扭壞了某個零件;或者,媽媽帶奶奶去看病,事後卻拿錯了報銷單據——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家務事,爸爸都習慣說媽媽幾句。

但是,他毫不避忌阿錦和老弟在場:“你媽太笨了,人的頭,豬的腦子。”、“看看你媽,做事太沒效率了,傻不拉嘰的,千萬別學她。”

她媽媽人很憨厚,總不辯駁,只是尷尬地訕笑。

不過,被爸爸說多了,媽媽會臉帶慍色,在幹家務時會冷不丁鬧點脾氣,好像在發洩什麼,讓家裡的氣氛很緊張。

幼小的木子姐弟,受了父親的影響,都逐漸地認同了他的評價——媽媽是個“拙婦”,心眼兒不靈活。

而且木子也覺得自己不怎麼聰明,因為她覺得自己遺傳了媽媽的笨。

浸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木子變得自卑、懦弱、毫無主見。

現在的她,討厭和媽媽的接觸,找了一份離家很遠的工作,不主動聯絡父母。

對於人際關係和婚姻,她內心充滿自卑,認為自己就算有喜歡的人,他也不會喜歡自己,因為自己很笨、不聰明。

未來對於她來說,很無力、迷茫。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都是你爸沒本事,不然咱家也不會這麼窮”

“你媽真的是太囉嗦了,煩死人了”

“媽媽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嫁給你爸,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都是最親密的人,如果你在孩子經常抱怨另一半,就會讓孩子內心產生認知的混亂。

嚴重地長大後還容易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感,甚至排斥婚姻。

孩子從小在父母感情良好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得到了充分的愛的滋養,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更加溫暖,有享受愛和付出愛的能力,才更有可能擁有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

所以儘可能地少在孩子身邊說貶低另一半的話,相反還要儘可能地幫助另一半說話,讓孩子多多理解爸媽。

父母的關係,決定了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

02

孩子是影印機,父母是原件。

還記得有這樣一則新聞。

湖北十堰,一名3歲女童與家人走失。當民警趕到,詢問其父母資訊時,孩子的一句話讓民警哭笑不得:我爸爸叫死胖子!

不僅是民警,就連屏幕後的廣大網友們,也都被這句話逗樂了。

原來,這個孩子的家庭中,媽媽經常喊孩子爸爸為“死胖子”。

這個或許是親暱的稱呼,卻被孩子當了真。

而當日常嘴炮內化成孩子的認知,卻沒人能笑出來了。

一對夫妻經常當著孩子的面互懟。

指導孩子做功課時候也不例外,爸爸嫌媽媽學歷低,而媽媽則反諷爸爸薪水低。

一次,媽媽要給孩子檢查作業,沒想到孩子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我怕你會算錯。

原來,大人間的所有互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提高自己,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但我們都忽略了一點:親子關係並不是養育的全部,家庭才是。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敏感。

孫聖陶教授還特別指出:“兒童越是深刻地體驗到父母之間的矛盾,就會增加兒童的主觀悲傷和問題行動。”

父母間只要有一方或者雙方不斷用言語或行為貶低另一半,這在孩子眼中,是一種強烈的家庭矛盾。

學者Belsky J認為:“子女從父母的夫妻關係衝突中習得了不當的人際交往模式以及破壞性的衝突解決策略,並通過父母在夫妻關係衝突中的行為及轉歸間接地強化了這一錯誤觀念。”

孩子就像一臺影印機,父母是原件,連同原件上的錯別字都一字不差地複製到自己的生活中。

03

蘇珊·沃福德在《原生家庭》中說:“要祛除過去和現在的妖魔鬼怪,正視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個人可能現在人格還不是非常健康,但他意識到問題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在靠近了。”

不想讓自己對另一半的貶損、口不擇言破壞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正視問題,及時止損。

心中再不快,怨念再大,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一味發洩情緒。

心理學家林文采說過的一段話值得思考:

“在一個小家裡,如果父母很容易就在養育孩子的態度上達成一致當然好。只是兩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和價值觀,想讓對方立刻認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時,如果非得強求一致,甚至不惜破壞夫妻關係,那是絕對不值得的。

對於小孩子來說,爸爸和媽媽,或者爸爸媽媽和其他家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比任何分歧本身都更重要。

所以,再次面對有關小孩的分歧時,你可以問問自己:是穿幾件衣服更重要還是彼此尊重的夫妻關係更重要?

關係,永遠比具體的事情重要。”

所以,如果媽媽能更多地提供正面資訊來滿足孩子對爸爸這一方面的連線:

“你和你爸爸一樣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細心周到!”

聰明、講義氣、細心周到這些正面的資訊充滿孩子的世界,一旦孩子對爸爸這一面的歸屬感得到滿足,便會朝著很好的方向發展。

對孩子來說,父母對彼此的肯定與誇獎,是家庭感情是否牢固的晴雨表。這份晴雨表,直接決定著孩子能獲得多少安全感。

父母越恩愛的家庭,孩子的安全感越高。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會有好的孩子。

願每個家庭裡的人都深愛,並被彼此溫柔相待。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在國外孕媽很吃香的水中分娩,為何在中中國產婦這裡卻“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