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新華每日電訊》上有一篇題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美教育界反思》的文章(以下簡稱《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觀念一直在美國教育界盛行並被各地教師付諸實踐,但如今全美各地都開始對這一觀念進行反思。

我國舊社會傳統的教育觀念是“棍棒底下出狀元”。在這樣的古訓下,很多學子沒少受皮肉之苦。新社會,教育進步了,古訓也就過時了,而且,漸漸地,“體罰”成了“高壓線”,甚至言行稍有不慎,“老師”就有可能成“被告”。再後來,聽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於是,誇孩子蔚然成風,孩子們儼然成了“小公主”和“小皇帝”,經常被誇甚至被譽為“你是最棒的”!

好孩子真是誇出來的嗎?顯然不能簡單地以“是”或“不是”來回答。表揚或者批評,應該因人因事而論。每個孩子的思想性格不一樣,有的自負,有的自卑;有的張揚,有的低調……不足一而論,我們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肯定和表揚,也需要否定和批評,是非應分明。《好》文中說,“大量研究表明,輕率的表揚對學生無益,反而會干擾他們的學習”,更有甚者,可能會對未成年孩子的是非觀、人生觀產生誤導作用。我國民間傳說的那個小時候偷魚、長大成江洋大盜被處極刑的孩子的例子就是一個家長誤表揚以致貽誤孩子終身的典型例子,無怪乎孩子在行刑前怨恨母親,並咬下母親的乳頭報復母親。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濫表揚、誤表揚的例子少嗎?

我認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應該經風雨見世面,不僅僅是在溫室裡,不能只適應一個溫度,更不能只愛聽誇獎,不愛聽批評。孩子在困難的時候,就需要多鼓勵,哪怕有一點進步,也要誇獎,甚至適當放大,給予他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膽量;孩子在順利的時候,就應該時常敲打,讓他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不是最好的,還要努力做更好的。要不然的話,一味地誇孩子,就容易使其飄飄然,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誰也瞧不起,幹起事情來眼高手低,聽不進批評意見,感情脆弱經不起挫折,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離開父母走向社會更會產生諸多問題。

現在的孩子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知識多、見識廣。但政治水平、道德修養、心理素質卻依然參差不齊。誇出來的孩子,有的離開父母上了大學往往止步不前,迷失了方向,沒有新的奮鬥目標;有的離開父母,遇到挫折,不能正確對待,不珍惜生命;有的自以為是,我行我素,難以與父母溝通,甚至不屑父母叮囑……。孩子走出家門,跨入社會,沒有人再像父母那樣順著你,撿著你愛聽的話誇你。往往只聽慣誇獎的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原來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的卻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一時半會兒還適應不了,到了這時候再補課,會走很多彎路。不如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就經常聽到兩種聲音,既有誇獎,又有批評。誇獎可以為主,而批評絕不可沒有。誇獎容易接受,無需任何準備。接受批評則需要有勇氣,敢於擔當。經常聽兩種不同聲音的孩子心理會更加健全,來到社會才能經得起風雨的考驗。誇出來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好孩子是既要經得起誇獎,更要經得住批評。只有聽得到批評,經得住批評,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教育進步,首先取決於教育觀念的進步。“棍棒底下出狀元”固然極端,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失之偏頗。人家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摒棄“空洞的表揚”,我們也不應再矯枉過正了,該表揚就表揚,該批評就批評。當然,如何表揚和批評也是門學問和藝術,也值得研究。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女星的艱難懷孕史:3次試管,3次出血,想想都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