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章詳情

2021-2-23

帶孩子去上輔導班,估計是每一位母親的必備功課。每次在輔導班門口都能聽到家長們的高談闊論,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給孩子規劃。

也常常聽到家長吐槽孩子,一上輔導班就哭鬧。讓家長們頭疼不已,但是往往家長們都會忽略掉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自己是否有個好的情緒。

最近,女兒跟同學豆豆一起上輪滑課,由於豆豆奶奶有事,要提前帶豆豆走,豆豆非常不情願,反覆跟奶奶表示要跟女兒一起放學,豆豆奶奶拒絕了孩子,就在二人僵直不下的時候,豆豆奶奶推搡了豆豆,委屈的豆豆於是對著老師大喊“老師,我奶奶打我,你管不管”?而豆豆奶奶更生氣的拉扯豆豆。

很多時候我們在跟孩子發生意見分歧時,因為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有時輕則辱罵孩子,重則打罵孩子,然而父母的這些行為會深深傷害孩子。

父母的情緒決定了孩子一生

01

父母的情緒失控帶給孩子什麼影響?

我想是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的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其中有一個高讚的回答“不懂的情緒管理,或經常將負面情緒發洩在子女身上,或喜怒無常導致子女缺乏安全感,或將子女捲入自己婚姻生活的矛盾中。”

這些點過讚的網友或多或少都是受到過父母的負面情緒帶來的傷害。

曾經跟同事探討過,小時候有沒有捱過揍,同事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我永遠不會原諒我的父母。”

因為他父母是個暴脾氣,通常他犯錯後,迎接他的就是父母的暴揍,導致他現在依舊難以釋懷。年幼時經常做噩夢,夢見被父母追打。到了成年,有時他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想發脾氣,甚至有時依舊做噩夢,每當自己控制不住發完脾氣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這樣的狀態,反覆迴圈,內心非常痛苦。

美國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是啊,同事因為從小受到無法控制情緒父母的打罵,長大之後,由於心理陰影,反覆發脾氣,模仿父母情緒失控的狀態,長此以往,很難說他會不會打孩子。但是他被父母打的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很痛苦的回憶,這種回憶會伴隨他的一生。

父母的不良情緒,會影響孩子情緒的形成。

02

父母如何正視自己的情緒?

與其說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如說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

有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這個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本身犯錯我們去發脾氣,甚至情緒失控。而是我們自己藉由孩子犯錯來發自己的脾氣,父母比孩子更應該學會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

張德芬老師曾說過:“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藉由“管教孩子”的名義,把自己不喜歡或者是看不慣的東西發洩在孩子身上,美其名曰:“對他好”,但是卻傷害了孩子的心。”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儘量讓自己放鬆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儘量安靜下來,給內心暗示,“我需要平和的情緒。”

甚至我們預感到自己情緒不穩定時,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現在情緒不好,需要緩解放鬆,我想你的貼心小棉襖此時會很乖巧聽話,甚至主動幫你度過這段不良情緒。

只有你正視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戰勝你的不良情緒。

03

父母的不良情緒傷害了孩子怎麼辦?

有些父母,因為情緒暴躁,經常動手打孩子,孩子身上傷痕累累,甚至因為情緒不好,對孩子使用暴力,使孩子被毆打致死。

我們不能錯到無法挽回的時候,再追悔莫及,應該在可以改變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共同改變。

就連明星包貝爾都在節目中承認,曾經打過女兒餃子。

我們在商場經常看見,有的孩子撒潑打滾要買玩具,甚至不滿足自己的想法就動手打父母。

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身上問題的縮影。

孩子身上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處在父母身上,由於父母的不穩定情緒,導致打罵孩子,長此以往,孩子也不會有一個穩定的情緒。

李玫瑾教授曾說:“善於從孩子的態度發現自己教育背景中的問題,有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教育,他就用什麼方式對你。”

當父母的不良情緒已經傷害了孩子怎麼辦?

在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可以與孩子克服,一起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比如一起制定“獎勵機制”與“懲罰機制”,可以避免孩子在憤怒的過程中傷害他人,或者可以避免父母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味地責罵與打壓孩子,從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獎勵機制”

可以在一張紙上蓋印章,每次跟孩子一起克服了一次負面情緒時,蓋一個印章。當整張紙都蓋滿印章時,可以得到一個獎勵,這個獎勵是與孩子一起得到的。

最近,跟女兒一起做了這個表格,每次我預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我告訴女兒:“媽媽現在很生氣”,女兒跟我說:“咱們玩一會吧,一會兒你就不生氣了”,等到我不生氣的時候, 女兒馬上把表格拿出來,蓋一個印章,等到表格滿的時候,我倆會獎勵我們吃一些快餐。

“懲罰機制”

當每次父母控制不住情緒時,可以讓孩子設定父母能做到的一個懲罰,讓孩子跟父母一起舒緩不良情緒。

當我偶爾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時,女兒會默默地把表格拿來,打一個叉,然後會讓我買一個玩具給她,慢慢的陪她玩這個玩具。

這種機制的優點在於寓教於樂,可以在生活中很容易實施,而且無論是家庭裡的任何成員都可以參加,這樣不僅增加了家庭互動性,還讓孩子有一種家庭參與感,讓他覺得自己也是可以制定家庭規則的一員。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問題,完全取決於家長的行為。只有一個情緒正常的父母,才會教育出一個性情溫和的孩子。

教育從來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的。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美素佳兒6大系列奶粉深度測評,香精?蔗糖?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