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日,各地學校都在做開學準備,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在準備物資,有的在網上直播……我們也一樣,開會、計劃、購物已在進行中。

臨近開園,家長群裡一片歡呼,“小神獸們”也迫不及待,大呼“馬上上幼兒園啦”,“幼兒園裡玩具多,我已經等不及了”……看著群裡家長、孩子們為馬上開園而興奮不已的樣子,不禁想起2020年經過“疫.情重創”後開園的情景:

開園那天,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精氣神十足。本想小班的孩子可能有哭鬧現象,結果一切出乎意料。孩子們都非常能幹,自己排隊、自己刷卡、自己從園門口走到教室……一切都很順暢,也很有序。老師們無不感慨“孩兒們真的長大了!”

第二週,正當老師們為孩子們順利入園而勝券在握時,一名小班孩子卻在入園檢測口哭鬧不止,並死死地抓住媽媽的衣服不放。最後,媽媽趁孩子不注意,放下孩子“逃也似”地離開了幼兒園。

小女孩看到媽媽離開,剛開始聲嘶力竭地哭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只見班主任老師蹲了下來,緊緊擁抱了孩子,還不時在小女孩耳邊悄悄說著什麼!

不多時,小女孩停止了哭鬧,拉著老師的手,另一隻手還幫老師拿著額溫槍,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

接連幾天,小女孩都是這樣,入園時在門口哭一陣,老師抱一抱她,就又恢復了高興的樣子,一起隨老師回班。

我觀察了幾天,對小女孩的這種表現有一種想徹底瞭解的想法。按說小班孩子是第二學期,對老師、班級小朋友都已很熟悉。為什麼防疫過後,小女孩入園會出現哭鬧呢?

為此,我先拜訪了班主任,詢問小女孩近期在園表現。班主任告訴我,孩子其實很不錯,平時在班裡喜歡幫助老師做一些小事。只是在防疫過後,爸爸去外地工作,媽媽是全職太太,整天和孩子在一起。無形中,孩子宅家就只有媽媽一個朋友。所以,剛開始來幼兒園就會哭。但家長走後就會好好的,一切活動都能積極參加。

為了更清楚瞭解孩子情況,第二天在晨檢時,我特意觀察孩子入園情況。小女孩和媽媽排在隊伍裡,倆人拉著手慢慢移動著腳步。媽媽時不時彎腰和孩子說些什麼,小女孩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該到小女孩檢測了,前一秒老師還拉著她的手測體溫,後一秒在越過消毒地毯、跨過警戒線和媽媽分別時,就像什麼刺痛了一樣,瞬間大哭“媽媽我愛你,我不想和你分開”!

在交談中我才知道,小女孩的爸爸工作性質很特殊,每年只能在年底回家呆一兩個月,一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就在這時。說話間,年輕的媽媽不由自主地留下了淚,我的眼底也不由得一陣發酸。我安慰她,每天爭取和孩子爸爸影片聊天,並帶孩子多和領居、班級以及親戚家的孩子游戲交往,讓孩子多交朋友,這樣孩子就不會因孤單而離不開媽媽。年輕的媽媽點頭答應,願意這樣配合教育孩子。

看著年輕媽媽的臉色慢慢由陰轉晴,我也舒了一口氣。

綜上情況,分析小女孩哭鬧的原因:

一是孩子對母親過於依戀。在瞭解過程中,得知孩子母親是全職太太,在家的任務就是看管孩子,讓孩子過於依戀母親。所以開園後,儘管班裡的老師和孩子都熟悉,但她渴望的唯一依戀不在身邊,所以就會哭鬧。

二是缺少父愛,缺少安全感。瞭解中得知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只在逢年過節才會來和孩子、媽媽小聚。從某種程度上看,小女孩在生活中缺少父愛,缺少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安全感。

三是孩子的交往範圍受限。媽媽的孃家在農村,她居住的小區,認識的人很少。所以,她們交往範圍也很狹小。很自然,小女孩與同伴玩耍的機會就少。再加上疫情自我隔離,小女孩對媽媽的依戀就更強烈。

四是生活缺少規律性。在交談中得知,防疫期間由於不能外出,她們每天的生活很單調,除了吃飯睡覺,偶爾讀讀書,就是看電視或做做家務活,與正常生活相比有些鬆散。所以說,家庭鬆散的生活習慣,影響了孩子在園的規律生活。等開園後的新鮮勁一過,她就不適應幼兒園規律的生活安排,自然就會哭鬧。

針對以上原因,我想對家長、老師說一說防疫過後,如何讓孩子快樂入園!

家長方面:

一是做好情緒安撫。防疫過後,孩子入園剛開始不哭,後來哭鬧,說明孩子對上幼兒園的新鮮感已減退,在情緒上、思想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時候,家長就要堅持原則,不能因為怕孩子哭鬧就不送她上幼兒園。如若這樣,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遇事逃避或不知擔當的意識。

二是家園及時溝通。家長要和幼兒園老師積極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哪些方面不適應?並與孩子每天回憶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的趣事,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的快樂,從而愛上幼兒園。

三是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防疫期間,大多數家庭生活都會散漫無規律。防疫過後,家長要馬上回復規律的生活習慣,儘快轉變孩子由於假期過長而形成的自由習慣。我們發現,越是上班族的家庭,孩子入園的獨立性越強,從而說明這一部分孩子的生活習慣相對規律。

四是家長要引領孩子樹立責任意識。要讓孩子知道疫情過後爸爸媽媽都去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這是一種責任,每個人必須承擔起來。

老師方面:

一是和家長互通有無。瞭解孩子哭鬧的原因,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幫老師做一些小事,老師就儘可能滿足她的小願望。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感受自我價值,找到自信,從而喜歡在幼兒園做某件事。孩子就會因這一責任感的萌發,而喜歡上幼兒園。

二是老師要注重自己的教育行為。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呵護,讓孩子在幼兒園感受到老師如人母的師愛,從而在心理上找到安全感。尤其那些不善交往的孩子,老師的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給孩子一種安全感。

三是組織活動多以遊戲為主。小班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他們的活動基本以遊戲為主。老師就要注重遊戲化教學,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幼兒園的快樂,從而在在心理上減少對幼兒園的排斥。

四是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在班級中,老師要針對小班孩子不會交往的問題,有意識引導孩子要多和班級小朋友做朋友。並透過豐富的遊戲,每天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交到的新朋友。長此以往,孩子們就學會互相交往、互相交友。

經過和老師、家長的真誠溝通,幾天後,我發現小女孩入園時不再哭鬧。她見到老師高興地問好,老師彎腰高興地和她擁抱。小女孩高興地透過檢測,高興地揮手和媽媽再見。

在班級中我看到她喜歡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就餐時給小朋友們發勺子,就餐完擦桌子等。遊戲中我也看到她和小朋友互相拉著小手,奔跑著,追逐著,歡快的笑聲盪漾在美麗的花叢中。

看著小女孩燦爛的笑容,我由衷感到欣慰。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當我們發現孩子的一些問題時,一定要採用藝術的方法來解決,靜心思考,真誠交流,對症下藥,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了陪伴孩子的成長,多少媽媽辭掉工作希望孩子有個不一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