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究竟有多“金貴”呢?很多孩子可能除了睡覺是自己做的之外,其他完全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就可以完成了。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每天在學校已經很辛苦,他放學了幫他背個書包是應該的,可以讓孩子緩解一下壓力;有的家長說,孩子每天早起上學很辛苦,所以他想多睡幾分鐘就睡吧,反正到時候自己開個車送到學校的事,遲到的話就提前和老師說一聲就可以了。
總之,能夠幫孩子完成的事情,家長非常樂意代勞。
老鷹尚且知道要訓練小鷹學會飛翔的能力,不管摔了多少次,哪怕翅膀摔疼了,也要練習。而作為家長,卻是要親手摺斷孩子的“翅膀”,還說是為了他好,不免讓人覺得唏噓。
孩子小,什麼都做不了?其實並不是孩子什麼都做不了,而是父母根本就不給孩子自己做的機會。
11歲男孩被贊“神仙兒子”,沒有媽媽的幫助,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日本一位11歲小男孩的清晨,讓很多網友都讚不絕口,直誇他是“神仙兒子”。
這個小男孩和很多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從起床開始,就完全不需要爸爸或者是媽媽的幫助。
鬧鐘響了之後,他不需要媽媽催三催四地趕著起床,而是自己揉了揉眼睛,就爬起來了;起床後,他自己簡單地疊好被子,然後自己做好洗漱,出去之前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得整整齊齊。
收拾好後,他就到廚房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飯,乾淨利落,,沒有任何的挑食或者是哭鬧;並且,在吃早飯之前,他還進行了一番儀式,雙手合十,表達自己對食物的尊重。
吃完後,他自己整理好餐具,並且清洗乾淨,把它們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到了上學的時間,他也是自己出門就上學了,完全不需要爸爸媽媽進行接送。
從小男孩的熟練度來看,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獨立完成事情的節奏,即使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他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完全不需要擔憂。
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小孩和這個11歲的男孩相比,確實是遜色了。雖然同齡,但是小男孩的獨立性要高得多。
父母的哪些做法,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養成?
1.事事包辦
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什麼都做不了,生怕孩子自己動手會受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所以總是萬事替孩子做主。
這樣的做法雖然確實是避免了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但是也斷了鍛鍊孩子的機會,讓孩子無法自己選擇,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2.溺愛
溺愛是每個家庭中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事事包辦其實也是溺愛的一種方式,但是溺愛的危害遠遠高於事事包辦。
有的家長溺愛的程度讓人無法想象,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一哭就甩出各種極具“誘惑性”的條件,雖然這也是一種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但是並不是一種正向的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式。
而且,這樣的溺愛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非常不利於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3.替孩子擔責任
小孩子犯錯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罰,或者是減少孩子的愧疚感等等,便替孩子承擔責任。
家長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養成,也會讓孩子的責任意識越來越淡薄,長大後可能會藐視很多規則,從而做出一些違紀違規的事情。
小孩子雖然小,但是隻要家長從小一點一點地引導,他也能夠聽得懂家長的話,能夠理解家長的意思,也能夠從家長的做法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做對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對,如果家長做錯了,大部分孩子也會做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