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磨難教育”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在西方很多發達的國家卻已是一門必修課程。在美國,七個月的嬰兒就要自己託著奶瓶喝水,一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們的小桌上,讓孩子用小刀叉去動手吃飯,很難看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餵飯的情景。四、五歲的孩子就單獨佈置自己的房間。在德國,6至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歲到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整草坪的勞動。他們十分重視為孩子創造生活“逆境”,以培養孩子艱苦進取的精神。“磨難教育”造就了西方人的自立、自強、努力奮鬥的獨立人格,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遇挫不餒、遇變不驚的個性。

有個孩子的父親早逝,他的母親倍加疼愛他,當孩子4歲時,母親還是整天喂他吃飯,給他穿衣梳洗。當孩子長大了,他仍然不會自己吃飯、扣紐扣繫鞋帶。有人告訴他的母親,讓他學習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但他的母親說:“我愛我的孩子,他現在是我的一切,我願意為他做出更多的犧牲。”

這位母親自認為是一位好媽媽,把一切都貢獻給了孩子,卻不知道她的做法實際上是自私的,她忽略了孩子本身發展的需要。等孩子長大了,將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內心毫無準備,毫無自信。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獨自帶娃、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