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到來總會給家裡增添不少喜悅,但這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在寶寶不哭鬧的情況下。而當他們的哭鬧聲像個“小喇叭”一樣在新手父母耳畔響起時,全家人都會跟著著急,開始嘗試各種方式,希望將小傢伙儘快安撫好。
在這個過程中,細心地家長或許會察覺到,2、3個月的寶寶似乎並不挑哄抱他們的人,而等寶寶4、5個月大時,有些小傢伙就開啟了“非媽不可”的模式,只希望由寶媽來抱著自己,甚至遇到陌生人還會開始鬧小脾氣。
寶寶從“小年糕”逐漸向小“粘”糕發展劉悅的女兒小年糕已經四個月大了,從剛開始帶娃的手足無措,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劉悅也沒少付出努力,可即便是這樣,她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仍會遇到不少麻煩。
比如小年糕哭鬧的時候,一定要自己來安撫;睡覺的時候也一定要由媽媽來哄抱;就連睜眼睛的第一件事也是找媽媽,而如果陌生人想要抱小年糕,那麼小傢伙不多一會就會放聲大哭。
雖說孩子能夠認識自己,表達出對自己的依賴和相信確實讓劉悅很有成就感,但小傢伙太過粘人,也著實是給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煩惱。
劉悅不止一次跟閨蜜抱怨說:我們家“小年糕”現在正在向小“粘”糕發展,真是甜蜜的煩惱。但她仍是不明白,像一張白紙一樣的小嬰兒到底是怎麼區分媽媽和陌生人的呢?
小寶寶分辨親疏的方式,並不只是靠眼睛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視力發育是循序漸進的,他們剛開始能夠看到的世界是黑白且模糊的,視野範圍大概只有20CM左右,在對人臉的辨別能力上基本上為0,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在兩個月以內不挑撫養人的原因。
等寶寶到了三四個月的時候,視力已經開始逐漸發育,能夠看清媽媽面部的一些重要五官特徵,並且當母親開始移動的時候,孩子的眼神也會追蹤過去。待小傢伙到了5個月的時候,他們眼中能夠識別的顏色越來越多,而母親的形象也會在他們腦海中逐漸勾勒清晰。
所以此時家長會發現,孩子似乎開啟了“非媽不可”的模式,總是喜歡粘著媽媽不說,對待陌生人也會出現明顯的情緒反應。
不過,孩子的視覺能力到10個月的時候才會慢慢趨近於成年人,而在這期間,小傢伙除了可以靠眼睛來分辨媽媽與陌生人,還有另外的兩個方式也可以幫忙。
【方式一】:靠著聽力來分辨新生兒的聽力其實在尚未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所以當視覺還不足以讓他們認出父母時,聽力就幫了大忙。
他們瞭解父母說話時的語音語調,同樣也能慢慢意識到有那幾個字眼是與自己有關的,所以當小傢伙聽到周圍傳來的聲音並不熟悉時,就會察覺出是陌生人或者不是親密撫養人,從而產生抗拒心理。
【方式二】:靠著味道來分辨另外,3個月以前的新生兒,每天的生活圍繞著“吃喝拉撒睡”進行,而“口糧”更是孩子關注的重點。
媽媽由於身上自帶母乳的味道,寶寶自然會感到熟悉與親切,而且在媽媽懷中“吃飯”,透過肌膚之間的接觸,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安全感,種種原因共同作用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對媽媽這個人比較敏感。
當寶寶發現抱起自己的人身上並沒有熟悉的奶香味,也不是自己熟悉的懷抱,那麼孩子心裡就會對抱著自己的人有所判斷。
結語:總的來說,寶寶能夠認出媽媽的方式有很多,但這也是建立在母親能夠經常照顧寶寶的前提下,如果寶媽工作太忙將孩子交由家裡的老人照顧,那麼孩子也很容易將你當成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