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

前幾天,一寶媽向我抱怨起自家孩子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

對環境敏感,在陌生環境緊張。

對食物挑剔,不願意嘗試任何新食物。

夜裡頻繁醒來,不明原因。

對媽媽非常依戀,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性格慢熱、內向,見了人不願意打招呼,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

……

誠然,這些就是父母口中膽小內向孩子的種種表現,好像相比熊孩子,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孩子成為一個“慫孩子”。

但你們知道麼?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父母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哦~

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

愛的本質是自由,而溺愛的本質是控制,真正優秀的父母會懂得對孩子放手一搏。

而中國式父母,他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但還是覺得不夠。

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

久而久之,孩子就一直得不到成長,依附在父母的羽翼和光環之下。

艾莉森•戈普尼克在她的著作《園丁與木匠》表明:

在孩子小時候,給他們安排太多計劃、把他們的生活控制得太死,包括幫孩子掃清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的“剷雪機式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後仍然在他們頭頂徘徊不去的“直升機”式的父母,可能是浪費時間。

這甚至可能會完全毀掉孩子的未來和整個社會的經濟繁榮。

父母之於孩子,懂得抽離、及時放手尤其重要。

皮克斯新一代動畫人Alan Barillaro,用三年時間製作了一部僅六分鐘的動畫短片——《鷸》(piper)。

多麼暖人的6分鐘啊,簡直要被這隻小磯鷸萌翻了!

在長輩的鼓勵和引導下,小磯鷸獨自面對心中對海水的恐懼,嘗試覓食、嘗試在海浪肆虐的沙灘上飛翔。

這是一種成長的縮影,濃縮了稚嫩生命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試探與征服。

而鷸媽媽狠心推著小鷸獨立覓食的畫面,像極了在述說這樣一個道理:母愛,就是一場得體的分離和退出……

當小寶貝開始長大,媽媽該如何鬆開呵護的羽翼。

即使寶貝眼中的世界,是如此地讓它恐懼。

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讓他嘗試。

勇敢面對未知的東西,因為成長,就是要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絕情的媽媽們都捨得對孩子下狠手,因為她們明白,一時的心軟,很可能會換來一世的悔恨。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目送他漸行漸遠,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打標籤

生活中似乎有這種現象:

孩子活潑外向,就容易討得家人朋友的歡心,而長輩也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更吃得開;

內向的孩子則難得到長輩的青睞,他們總覺得這樣的孩子能力弱,不像別的孩子那麼優秀,認為內向的孩子有缺陷。

內向,外向,都屬於人類的正常性格特徵。內向的孩子則更喜歡獨處,做事周到細緻,考慮問題謹慎全面。

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內心,膽小,總逼他們嘗試一些挑戰他性格的活動。

挑戰自我是好事,但用錯了方法,只會讓孩子真的從內向性格,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

其實,內向≠膽小。

當孩子見到熟人,不打招呼的時候,你總是刻意讓孩子叫人,不叫就罵孩子膽小,不懂禮貌...

父母每一次的刻意,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孩子樂觀開朗,懂禮貌,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信心逐漸縮減。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會認為自己就是膽小的人。

內向不等於膽小,千萬輕易給孩子貼標籤,讓他們慢慢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

父母保持心緒平和,不要動輒吼叫

做兒童心理諮詢的朋友給我說: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來自於童年,而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來自於不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要麼畏首畏尾,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有一位自述者這麼寫道:

“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潛移默化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裡,一字一句都在傷人.......

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可我難以自控。”

“於是我漸漸關上了心裡的那扇窗,難過的時候試著自我安慰,寫日記,購物,獎勵自己好吃的。

我開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試著逃離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記得如果以後有幸自己組建了家庭,要呵護他,不能讓同樣的悲傷,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著還正常,在家裡暴躁無比,和他們永遠無法用溫和的語氣說話。

自卑敏感,別人一句話都能刺痛我,喜怒無常,對別人防備心很重,只要傷害過我的人,永遠別想再接近我。”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所以,爸爸媽媽要學會適時地鼓勵和誇獎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多鼓勵、信任孩子

唯有鼓勵和信任,才是養孩子的終極武器。

因為被父母信任和鼓勵的孩子,才會更勇敢、更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風浪。

《青春環遊記2》中#楊迪下跪感謝父母的支援和理解#的話題上了微博的熱搜,引發大家的熱議。

在節目中,楊迪表示非常感謝父母支援他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並激動的下跪。

多年來,楊迪媽媽對他都是鼓勵式教育,楊迪不管做什麼,她媽媽都說:“好”、“棒”!

這讓他以為自己很優秀,做事越發的幹勁十足,往自己想做的方面去做。

楊迪在娛樂圈中,沒有什麼強大的背景,但他依靠自己的實力和幽默取得如今的成績,得到觀眾的認可實乃不易。

這和媽媽多年來的“鼓勵式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有了媽媽的鼓勵和支援,楊迪才能克服前行路上的的困難和阻礙,堅持走下去。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是以大人給他們的反饋和看法來看待世界,以此形成對自身的認知。

如果父母能夠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賞識,就可以讓孩子更樂觀積極的認識和看待這個世界。

很多父母都會忘記: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

是一個人對於生命的渴望,藉助我們的身體來體驗這個世界。

而膽小不是天生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我們無條件的愛,才是治癒孩子的靈藥。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產假結束了,婆婆一心想把孩子帶回老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