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目前快5個月了,4個月的產假生活加上過年,寶寶的成長意味著我家庭主婦的角色也要結束了,和婆婆一起相處,對於撫養寶寶而言,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衝突,奶奶也是一心想自己熟悉的環境,總是想著把自己的孩子帶回老家撫養,理由是:我們帶回去,你們多自由啊,自由自在,想幹啥幹啥。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的第一反應真的是拒絕的,想想自己懷胎十月,辛苦喊叫一晚上,才有了一個這麼可愛聽話的帥氣寶寶,他一聲不響的就想把他帶走嗎?
如果第一反應猶豫了,那麼其實多學點育兒知識就會發現,父母的陪伴真心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是非常具有實踐證明的。
0~6歲是一個寶寶長大成人的關鍵時期。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0~1歲是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的關鍵期1~3歲是自主性和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期3~6歲是性別認同和早期性教育的關鍵期0~1歲是自主性和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期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中午著急忙慌地看了一眼孩子,發現孩子和自己在的時候並未有啥不同,依舊是那麼的聽話。感覺有個寶寶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雖然有時候會存有抱怨,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充滿著幸福感。
溫尼科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嬰兒仰望母親的臉時,他看到的是他自己
可見母親是多麼的重要,每天上班前,我都會撫摸著寶寶或者溫柔的給他說,媽媽去上班了奧,一會就回來奧,等著媽媽。當然我也不曉得這麼一個小行動有沒有什麼作用,我家寶寶是拒絕喝奶粉的,我每天都辛苦的給他吸奶,凍奶,但是他依舊是不怎麼喝,每天早上我9點出門上班,9點左右我會給餵母乳,然後中午回家再餵母乳,直到晚上5點多回家,我不在的一天裡,他真的就只吃三次,中間奶奶喂根本就不怎麼喝,記得有一次我一點多就出門了,6點半左右才到家,想想一個會翻身的寶寶,在運動量很大的月份裡,居然堅持了5個小時的持久,我真的很擔心他會大哭,但是當我回家看到的依舊是他的笑臉,只是在他看到我的那一課,沒幾秒就開始委屈地哭了,總讓我有一種他抱怨我回來晚的意思,大概就是說:你怎麼回來得這麼晚,我乖乖聽話呢,真的是好餓好餓了,快點來為我奶奶喝。
當然母愛也僅僅是一小部分,這邊理解的是寶寶身邊的人,換句話也就是一個大家庭只要和睦,溫馨,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寶寶就查不到哪裡去。
原始的母嬰灌注
何為母嬰灌注呢?就是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媽媽會把對自己的打扮,興趣愛好以及對爸爸的愛都轉移到背後,眼裡之後自己的寶寶。
自己真的感覺這種說法太貼切了,甚至在寶寶未出生的前一天,都還沒有這種感受。婆婆是在自己孕晚期過來的,剛開始我倆還發生爭執,婆婆說,等過兩天你兒子出生,你肯定就不會把我兒子也就是你老公放在第一位了,還記得當時的我還反駁他,直接說:不可能,我肯定把老公放第一位。
但是當自己的寶寶真的生出來之後,尤其是心情鬱悶的時候,想離婚的時候,就想我啥都可以不要,但是兒子必須得帶走。就是沒有了老公沒啥事,但是不能沒有兒子。又或者這就是所謂的原始的母嬰灌注吧,據說大點會好很多,看看自己啥時候能分散一下愛給其他人吧,嘻嘻。
細回憶一下發現,自己真的是好久都沒有自拍過了自己一個這麼愛照相的人,不知不覺中發現手機中一片片全是那個小傢伙的照片,完全沒有幾張獨立自己的。
照顧一歲以內的寶寶,寶寶周邊的人該如何做呢?
溫暖:就上邊的名言所說,當嬰兒仰望母親的臉,他看到的是他自己。即時:當孩子哭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去擁抱擁抱,縱然以為現實原因,會晚幾分鐘也無所謂,其實晚幾分鐘,還可以避免長大後孩子的全能自戀。敏感:對孩子提出的需求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比如孩子是餓了還是該換尿不溼了,還是身上哪裡不舒服等等,別是尿不溼不舒服哭,結果媽媽覺得是餓了,最後餵奶,自我感覺尤其是晚上的夜奶真的不能隨便喂。寶寶現在4個月,自己獨自看了兩個月左右,真的是有苦說不出,但是整體而言,我也大概曉得了寶寶的大部分需求,什麼表現是餓了,什麼表現是拉臭臭,什麼表現是想抱抱等等..
綜合上述三點,一歲以前給孩子太多的愛也不為過。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而言,首先是不能離開自己的,有母乳的更不能離開,原始的母嬰灌注真的是隻有一孕傻三年的媽媽才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