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個“有效xx”的梗,什麼有效化妝、有效社交、有效學習等等。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分析,對於自閉症孩子而言什麼才算“有效干預”。

為什麼同樣是做干預,別的孩子進步那麼快,而你的方法卻沒有效果?

無效干預

所謂康復訓練中的“無效干預”,在我的理解上是指:

花費了同樣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訓練目標,導致訓練計劃無法順利進行,孩子進步緩慢,甚至出現能力倒退的情況。

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出現“無效干預”的情況竟然還不在少數。

最近春節期間也接到了很多來自家長的諮詢,都跟我說孩子已經在訓練了,不是在醫院就是在機構,但是康復了一段時間,總覺得沒有效果,心裡著急,這錢也花了為何不見明顯的進步。

大班長總結了一下,“無效干預”大概有這麼幾點特徵:

1、干預方法不專業

花錢送孩子去醫院、機構干預價格不菲,成本太高又看不到效果,那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所用的方法不行,不夠專業?

就像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過的,判斷一個方法專不專業主要看兩點:有效性和系統性。

有效性,簡單來說就是這個訓練方法適不適合孩子的能力程度,他在目前的能力水平上經過訓練是否能得到提升,也就是我們說的“見效”。

“系統性”也就是指訓練需要由淺入深逐步進行,不僅是機構訓練或者醫院康復,家長在家庭干預中也經常出現訓練不繫統的問題。

現在的星爸星媽們都很好學,在網路上多少都會學習一些方法,但這裡學一點,那裡學一點,全用在孩子身上。

這樣乍一看沒什麼問題,但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與能力水平,方法也是東拼西湊。

舉個例子,可能訓練孩子提需求的某種方法只適合有語言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還沒有語言就直接“依葫蘆畫瓢”地練習開口提需求,最後訓練了好幾周還要反過來問為什麼孩子不照做。

正因為方法不夠系統,所以訓練也難見效。

所以選擇訓練方法一定要強調專業性和系統性,不要在孩子身上嘗試雜糅各種方法,一定要選擇最系統、最專業的。

2、時間安排不恰當

想讓干預訓練見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們要能保證孩子的訓練時長和訓練密度。

關於自閉症行為干預的實驗研究都表明:有效的行為干預需要至少達到每週40小時,每天6小時的高密度、高強度的訓練。

想象一下家長每天帶著孩子在機構上課最多兩三個小時,那他這一天中剩下的時間是不是都白白浪費了?

訓練不充分、時間安排不恰當不飽和的孩子還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比如自我刺激般地抖手、自言自語、突然興奮等等。

這些行為會發生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孩子“閒著”了,而我們又沒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空閒時間給他做訓練。

如果在機構以外的時間沒有被充分利用,那干預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也會常出現孩子在機構表現很好,在家該有的問題還是重複出現的情況。

3、干預方案不調整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世上沒有相同的兩個自閉症孩子,因為他們的能力水平、技能程度和會出現的問題都各不相同。

許多家長自己在家干預的時候不注重給孩子制定合適的干預方案,導致訓練起來非常沒有效率,設定的訓練目標不是完成太快就是一直完不成。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不懂得及時根據孩子的能力來調整訓練方案的話,這樣的家庭干預將很有可能變成“無效干預”,既浪費時間也消耗耐心。

所以訓練方案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也就是干預訓練一直強調的每個孩子都要有“個別化訓練方案”。

而這套方案中涉及到的訓練專案是適合目前孩子能力的,因為只有孩子能順利進行專案,老師才能對專案進行逐步升級,來漸漸提升孩子的能力,才能做到短板能力重點突破。

有效干預小貼士

01方法系統、科學

選擇科學有效的行為干預作為孩子康復的“主路線”,切記避開康復道路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坑,並且強調訓練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02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家長自己掌握專業的方法,重視在家庭環境中的干預,併合理安排孩子每天的訓練計劃以及訓練時間,讓孩子的時間得到有效利用。

03及時調整方案

有效的訓練在干預開始前和干預過程中都需要持續給孩子做能力評估,這樣我們才能知道不同程度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訓練方案,而方案不同表示訓練專案和每個專案的時長都不相同。

所以如果孩子有了進步我們也能及時根據他的能力來調整訓練方案,有的放矢地進行專項練習,提升訓練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寫在最後

說了這麼多,我最後想提醒下我們的家長,干預之路又遠又長,我們一定要打起精神,做到最高效率的干預,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我們的孩子。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我開始創作親子教育童話故事《白兔姐弟學古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