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發現很多的家長都越來越重視教育了,無論怎麼樣,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面臨未來的競爭力,越來越讓人擔憂,越來越讓人有壓力。這種壓力感是無形的,也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所以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家孩子的教育上。

每一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項長期投資,並且不一定立馬就起到良好的效果。從長期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成長方式和他生存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並且和從小接受到的資訊也是緊密相連的。

舉個簡單例子:很多農村的孩子高考結束後,來到城市讀大學,這時候就會發現很多農村的孩子表現得非常拘謹,顯得比較膽怯,覺得很多東西自己以前都沒有去嘗試過,就會覺得比較好奇,就會覺得比較生分。所以這種自卑感就開始有了,就會表現得很不自然,尤其在公開場合上。

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就會表現的從容,表現的大度,表現的自信。這種東西之前總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後來經過長時間的反思和思考,就開始有一些眉目了。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接觸的東西和農村孩子接觸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我來自農村,在高中畢業之前,基本沒怎麼離開過老家的縣城,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留在小鎮上,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小鎮青年或者小鎮做題家。這時候接觸的外界刺激是比較少的,思想層面相對比較單純,整個人的認知模式也僅限在那個小鎮上,也想出去玩一玩,但是考慮到現實因素,基本沒有。

所以經過長時間的經歷,人和人之間的格局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就會開始有分界線,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就會感覺到年齡上都在同步增長,但是認知和眼界的開闊度完全是不一樣的。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去一個新地方時,內心是緊張的,內心是焦慮的,因為不知道前方到底有啥,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整個人是比較緊張的,在這種緊張的環境下,難免會產生一些手足無措的感受。就會有一種畏手畏腳的感覺。

如果這個地方再次去一趟,會是什麼感覺?就會對這個地方有一個全域性觀,就會對這個地方有一種熟悉感,在熟悉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不斷增添新的機會和適應度。那麼這時候就不會感到緊張,就不會感到恐懼,就不會感到手足無措,相反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從容和淡定,內心也是比較自信的。

所以這時候就能夠理解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所在了。在不同環境下,人的塑造性是不一樣的,人的圈層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彼此之間的格局和看問題的方式就會產生變化。這也就是為啥有學區房的存在了。教育的競爭不是此時此刻的競爭,而是長遠的競爭,畢竟去了一所好學校,整個人的學習動力和接觸的上進學生是不同的。就會無形激發自我內驅力。

所以作為一個小鎮做題家,需要把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放大一點,也許自己的人生體驗比那些城市的孩子更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因為城市的孩子很難去體驗到農村孩子的那種生活狀態。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不吃了,你別打了!”孩子在超市跪地大哭:失控的父母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