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弗洛依德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三歲男孩在一間漆黑的屋子裡大叫:

“阿姨,我害怕!和我說說話吧,這裡太黑了。”

阿姨回答他:“我說話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說:“沒關係,有人說話就有了亮光。”

說話這件事,也許我們成年人覺得稀疏平常,多說一句少說一句沒什麼。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說話是他們與世界建立聯絡的方式。

有人跟他們說話,有人能聽他們說話,都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滿足。

前幾天,帶著女兒去學小提琴,下課後,孩子們蜂擁而出,各位家長也都很慈祥的等著接孩子回家。

一個男孩衝著媽媽跑出來,“媽媽,媽媽”的喊著。

那位媽媽很溫柔的摸了摸孩子的頭,笑著說:“累了吧,回家給你做好吃的。”

“今天老師誇我了呢,我……”

“媽媽就知道課下勤練習,一定沒問題,以後咱們每天依然堅持練半個小時,老師會更加驚歎於你的進步呢。”

從旁邊乍一聽,覺得這對母子的對話沒什麼問題。

而且這位媽媽態度謙和,懂得鼓勵也算是懂得科學育兒的好媽媽了。

但是男孩說的下一句話,卻引人深思。

他說:“媽媽,我只想告訴你,我很開心”,說這句話時,那孩子已經沒有那麼興奮了。

我們總是喜歡給孩子充當“人生導師”的角色,指出他們的進步與退步,得到與失去。

卻忽略了,孩子也許只是想跟我們好好說句話。

的確,孩子的小心思可能不用說我們就能知道。

可我們還是要聽他們把話說完,聽聽他們想與我們分享的故事、情感、需求。

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給他們一個好好說話,好好表達的機會。

兒童表達能力不好,而且說話的時候注意力很集中,如果經常被打斷,會讓他們很沒有認同感,甚至會產生自卑的感覺。

就像我們在跟朋友交談時,他們頻繁的打斷,讓我們很多話說不出來,或者被打斷後就忘記自己想說什麼。

這給人的感覺是,不被尊重,心裡憋悶。

同樣,孩子如果想表達的東西被阻礙,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他們也會有傷自尊的感覺。

《金牌調解》中,有一期嘉賓就是一個非常愛打斷孩子說話的父親。

兒子來到調解現場,已經態度很誠懇,他知道爸爸愛他,也想通過這個機會能和父親改善關係。

可是,父親卻一臉的看兒子不順眼。

主持人問他,覺得父親愛自己嗎?

他很堅定地說:“這是肯定的。小時候自己不理解,長大了才知道,爸爸這個人其實就是……”

這個男孩大概想說的是,爸爸刀子嘴豆腐心,可他沒有說完就被父親打斷。

“我在他心中就是一個不要臉的人,我替他說。”

一句話,堵塞了父子倆交流的通道。

男孩說:“我覺得自己哪裡都不行,還讀什麼書,我爸爸從小就說我不行,於是就輟學了。”

後面這個孩子想表達的,是自己知道沒有文化處處碰壁,很痛苦也很後悔。

可父親又來打斷他:“你輟學我怨你了嗎,你又是怎麼上班的?”

被打斷後,男孩繼續傾訴:自己不能做與能力、文化有關的一切工作,覺得沒有人會要他,壓力很大。

在兒子訴說自己壓力的時候,父親更是不可思議地說:“你壓力大,我壓力不大啊!”

這對父子從頭到尾都沒有交流過,感情從來就沒有流通過。

他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溝通模式,永遠不是平等的關係。

父母不讓孩子好好說話,不給孩子耐心地聽完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這就代表親子關係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一個孩子連話語權都沒有,長期被壓抑被輕視,他們就會變得自卑自輕,甚至和其他人,也很難輕鬆的交流。

很多時候,父母如果給孩子時間,哪怕只有一分鐘的時間,讓孩子把話說完,可能結果就完全不同。

泰國有一個公益廣告《媽媽先彆著急罵孩子》。

說的就是下課後,幾個髒兮兮的孩子跑向自己的媽媽,媽媽們都紛紛表現出驚訝的神色。

甚至有的媽媽,已經馬上要發脾氣。

但是再等幾分鐘,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媽媽們就會為這些髒兮兮的衣服感動欣慰。

因為他們是在路過草坪時,看到老爺兒的車子深陷在淤泥裡,於是紛紛走入泥沼,幫助老爺爺把車子裡的東西搬上來。

短片裡,媽媽們有聽孩子解釋的時間,可是生活,永遠不會倒退。

多少媽媽,都是先生氣的罵孩子一頓後,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給孩子一個機會,給家長一個重新認識孩子的機會。

我們每一天都要跟很多人說很多話,可是孩子能說話的人,遠遠沒有我們多。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一個認真把話說完的機會,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從語言發展的角度,孩子說話連貫性不強,需要邊說邊想,所以肯定會慢一些,也會斷斷續續的。

即使我們已經聽懂,知道孩子想要表達什麼,也不要著急去給孩子下結論。

我們把想法強加給了孩子,自以為是地說“好了,媽媽已經知道了,咱們可以做別的事情了”,或者是急於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批評。

那孩子可能會認為爸爸媽媽的不耐煩的,不喜歡聽他說話的。

而且爸爸媽媽不聽他說完就批評他,很明顯是不信任他。

一個沒有被好好傾聽的孩子,很難學著傾聽別人。

作家劉繼榮在《白色風信子》中,講述過自己沒有好好聽女孩說話的後悔經歷。

她在接女兒放學時,老師告訴她女兒比別的孩子“笨”,而且最近總是把自己吃撐了還要盛飯,這些行為讓劉繼榮覺得丟臉。

回到家,她一點也不想理女兒。女兒多次想跟她說話,她都不理她,還衝女兒發了一頓脾氣。

直到女兒害怕的問她:“如果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手,那他會死嗎?”

這位媽媽才意識到,女兒“玩”刀把自己的手劃傷了。

更重要的是,女兒“玩”刀不是因為調皮,而是媽媽喜歡吃蘋果,她想給媽媽削蘋果。

就連女兒像傻子一樣吃飯,也是有原因的,她從小體弱,她想多吃點兒,長得壯一點,就能幫媽媽做事情了。

多少次後知後覺,才知道我們誤會了孩子。

可生活不是錄影帶,沒有倒退的機會。

我一直堅信,孩子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他們天性善良,在已知的情況下,不會做出太錯的事情。

只是他們沒有機會解釋自己,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心情。

聽孩子把話說完,不隨意打斷孩子說話,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讓我們收穫一個懂事的孩子。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四維彩超下孩子像“外星人”,生下來依舊很醜,一年後寶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