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前言

家有“小磨蹭”,要了孃親命,相信這樣的感觸,在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地經歷著,最為典型的無非是上學,寫作業,睡覺這幾個場景,關於這方面的心靈雞湯大家一定沒少喝,專家建議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聽著都有100個道理,可是回到自己家孩子上,完全就是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味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父母的心聲:什麼時候孩子能夠不磨蹭?坦白講,不存在這樣的時候。因為不管多大年紀的孩子都會磨蹭,這是人的天性。只是程度不同,以及父母看待的方式不同。

/02/

為什麼磨蹭成為父母焦慮的同等大事?

高爾基說: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所以父母的用心良苦是有道理的,但是方法不得當,往往會事與願違。

當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父母是他們的時間管理者,為他們細心安排每分每秒。

當孩子離開我們的懷抱,父母成為他們的時間監督者。遲到、拖沓讓我們焦慮、擔憂,恨不能每時每刻跟在他們身旁,磨蹭的背後深層意義是:成年人希望孩子與我們保持同一節奏,我們似乎已經忘了,那個被催促長大的自己。我們無法替孩子長大,而我們能做的,便是教會孩子掌控自己生命中,那些最易流失,而又無法複製的每分每秒。

當你從心底裡認同這句話時,你才能真正接受孩子是可以慢慢來的。

龍應臺書中的一句經典: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聽到這裡,家長肯定會開玩笑,我可沒龍應臺這等閒情逸致,我等不及,班車要開走了,上班遲到了,校門馬上上鎖了……

/03/

案例說明

朵朵5歲了,做事總是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比如吃飯很慢,走路慢,說話也很慢,睡覺的時候總感覺有做不完的事情。

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場起床大戰:7點的時候叫三遍沒動靜,媽媽奶奶輪番轟炸,依然我睡我素,直到快8點了,慢悠悠地爬起來;然後催她去洗臉刷牙,光擠個牙膏就三分鐘沒了;吃早餐的時候,又在桌前玩弄自己的筷子,扣自己的手指;直到9點了飯還沒吃完,可是要趕緊去學校啊 ,等朵朵來到幼兒園,其他小朋友早操都做完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媽媽各種擔憂,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磨蹭呢,有什麼辦法讓孩子不再磨蹭嗎?

究其原因:

1、幼兒缺乏對時間的認知

如案例中的朵朵,她時間觀念模糊,覺得吃飯一小時和兩個小時候其實沒有任何區別,即使她吃飯用了2個小時也不覺得自己用了很長的時間。

2、幼兒活動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

幼兒活動具有隨機性的特點,缺乏明確的目的和計劃,常常會隨外界情緒或自身原因而變化,缺乏專注和持續性。比如早上起床,媽媽各種催促:一會是穿衣,一會是洗臉刷牙,一會是吃早餐,佳佳接受的資訊太多,不知道自己要做哪個先。而且催促成習慣,不催了就更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了?習慣了撥一下動一下。

3、家庭氛圍

媽媽和奶奶都是急性子,做事情特別雷厲風行,看到孩子慢騰騰地做事情,發自肺腑的著急,除了催促還上升到吼叫,但是孩子的效率並沒有上來。

家長應該怎麼做?

1、培養幼兒積極的時間觀念

2、提出合理的任務要求

3、鍛鍊幼兒行動的能力

4、創造積極有序的家庭生活氛圍

家庭成員如果每天的生活有節奏、有計劃、豐富而充實,幼兒也會形成積極有序的生活節奏。

5、制定生活計劃,有效管理時間

制定計劃:父母與孩子一起商定製定不同週期的切合幼兒生活的計劃,比如每天的目標,每週的任務和計劃。

執行計劃:家長督促孩子按照計劃執行,完成之後與孩子聊聊當日的收穫、感受和接下來的想法。

修訂計劃:當計劃不符合生活情境或者孩子能力不能及,要根據情況靈活的調整計劃,注意勞逸結合。

父母改變了,孩子的情況也大有好轉。

既然需要孩子跟上節奏,前提要本著尊重孩子身心成長的原則,比如頭一天睡得晚了,早上的安排可能就會相對緊張,需要給予一些支援。

目標導向:準時,那麼獨立的話就得放置其後。切記:站在門口一味地催促,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越催越慢,試想下,你正在核對錶格,旁邊的同事不停地催促快點兒快點兒,看錯行的機率較大,大腦受到一定的干擾,則自然會放慢手中正在做的事情。

除了幫助,還可以做些什麼呢?結合上面的案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提前10分鐘起初,誰提前?父母和孩子一起提前,常常有媽媽向我反應,孩子的睡眠不足,不忍心叫他提前起床,但是呢,多睡幾分鐘的後果是什麼呢?來不及,大家的感受都不太好,有時還得處理不良情緒,時間更加來不及。

2、睡前準備:孩子準備自己的物品衣服,書包,家長規劃好第二天的早餐。

3、正向鼓勵:哇,兒子呀,你早晨是怎麼做到10分鐘穿衣洗漱的,而且頭髮還梳得如此光亮,好感謝你,你把自己管理妥當,媽媽好省心。諸如此類的話語可經常出現。

4、為磨蹭付出代價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嚐磨蹭的自然後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5、“快得值”,多餘時間可自由支配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比如做作業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完成作業後,經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

孩子心裡很不情願,於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點。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看一會兒課外書,畫一會兒畫,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 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其實呢每種磨蹭都有原因,找對了,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是時間太抽象,孩子根本體會不到。認知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時間觀念與自身的時間知覺密切相關。

所謂時間知覺,是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發展,(提問)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幾歲開始萌芽?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要先給孩子時間,讓他分清時間順序,把控時間距離。

讓孩子有時間概念的三個妙招:

妙招1 定時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第一步

妙招2 讓孩子記錄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建立時間次序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第二招。

妙招3 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事情的重要程度,先做哪個,後做哪個?在一個沙坑前,準備好大石頭、沙子和水,問孩子:“先放哪個?後放哪個?才能裝下最多的東西?“

正確答案是:先放大石頭,再放沙子,最後放水。如果反過來,先裝水,後裝沙子,大石頭就很有可能放不進去了。大石頭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的事情,沙子和水是零碎的小事情,要想最好的利用時間,我們應該先把重要的事情做了,再去做微小的、不太重要的事情,否則,總是讓自己陷入到小事情中,就會把重要的事情給耽誤了。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棉花糖實驗”這麼簡單就能測出娃未來會不會成功,要不要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