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孩子只能專注2分鐘?”
“為什麼每次寫作業孩子都不用心?”
“孩子為什麼一聽學習就排斥?”
“怎樣才能不咆哮讓孩子乖乖學習?”
……
一提到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媽媽都會有發不完的牢騷和吐不盡的苦水。大多數時候是父母著急上火、發怒嘶吼,孩子依然不慌不忙、我行我素。那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一、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刻意練習”
關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我之前一直很佛系,覺得孩子還小呢,等長大自然就好了。可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我發現“注意力”比我認為的重要太多,它不僅是孩子學習能力的第一要素,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更會決定孩子今後的學習表現。它不是自然而然發展的結果,而是需要從小培養、“刻意聯絡”。
一次,兒子和小夥伴一起搭城堡,一開始兒子還很有熱情,可嘗試了好幾次都以失敗告終,他有點不耐煩了,於是就拿起旁邊的小汽車自顧自玩耍起來。然而他的小夥伴卻一直在嘗試,直到搭好。我發現這個孩子不只是玩積木如此,遇到有些難度的遊戲,都會仔細琢磨一番,解鎖其中的玩法才罷休。
再看兒子的注意力,新鮮事物總會引起他強烈的興趣,但如果其中遇到些許小困難,他就會轉移目標,而不是想著如何戰勝。於是,我開始嘗試幫兒子延續他的注意力。
注意力一般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無意注意是最好理解的,就是沒有預定目標,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維持的注意。這需要我們從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比如,兒子小時候喜歡挖掘機,只要你不打斷他,他可能會玩一整天,這就是無意注意。
發現了兒子的興趣,我就開始重點關注。在他4歲的時候,我買了許多樂高玩具和積木讓他按自己的想法拼裝挖掘機,這需要他調動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全神貫注地研究,這也是培養孩子有意注意的大好時機。
有意後注意是指有目的,但也不需耗費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當孩子在玩耍過程中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鼓勵他再試試看,或者適當給他提供一些幫助,讓他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我喜歡做——我想做好——我要堅持這三種不同程度的感受,這也是孩子注意力不斷髮展的具體表現。讓孩子從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從無目的喜歡,到有目的完成,孩子的注意力會得到充分鍛鍊。
二、關注自己的態度,別成為孩子專注力的殺手
有段時間兒子非常排斥學英語,每次學英語前總會鬧情緒、磨蹭時間、或者直接擺出一副拒絕的樣子。這和他剛接觸英語時熱情的態度完全相反。一開始我還把原因歸結於課程的難度,認為是學習的句子變長、單詞變多的緣故。
後來我發現兒子不專注、排斥行為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因為我。沒錯,正是我的態度,讓他對英語學習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我身上了。
一次英語課,兒子一直沒有回答外教的問題,我開始著急了,小聲提醒他,兒子沒聽清一遍遍問我,越問我越著急,態度也變得不耐煩起來。課程結束後,他還是像往常那樣期望得到我的鼓勵,然而被生氣包圍的我哪顧得上鼓勵,全程關注他的表現,把自己的情緒狀態完全拋到腦後了。
之前每次課程結束我都會鼓勵他,還會獎勵他一張恐龍貼畫。而現在,等待他的只有我的嘮叨。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組“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如果一個操作發生後,接著給予一個強化刺激,其強度就會增加。如果沒有強化刺激,它的力量就會削弱。
很顯然,之前觸發兒子學英語的動機是我的鼓勵和那張並不起眼的貼畫,但這些對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當這個強化訊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急躁又冷漠的迴應。兒子學英語主動性自然大大降低,從感興趣變為了排斥。
為了讓兒子重拾學英語的興趣,我做了很多改變。
首先就是改變自己的態度,面對孩子上課時的小狀況不急不躁,鼓勵讓他自己解決;其次,兒子的一點點進步我都會鼓勵;第三,和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做我的小老師,你會發現孩子非常樂意;第四,製作單詞卡,把單詞變得生動有趣。其實,我們平時對孩子做出的一些細小回應,都是一種行為強化刺激,比如,每次孩子獨立完成了作業,或成績有了一些小的進步,我們都應當及時迴應,鼓勵孩子的努力。這種強化,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地把學習與鼓勵、愛聯結在一起。
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記憶
所謂情景記憶,就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發生的情景。這些記憶有些是美好,有些是悲傷痛苦的。因此給孩子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的大腦連結愉快記憶,會幫助孩子在學習時更專注。
為培養兒子愛讀書的習慣,我把家中隨手可夠到的地方都放置了書,還專門為他搭建了一個小帳篷作為讀書角,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坐墊,讓兒子愛不釋手,每次去這個小角落,他都很有儀式感:總要先洗手,再帶上他的玩具,最後拿上小水壺,安安靜靜地待在小帳篷裡看繪本。如果不叫他,他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這樣做,就是希望他每次想到讀書,都會想到這些溫馨的情景,覺得學習是件美好幸福的事情。
當然,學習不可能是一直美好快樂的,也會遇到困難,也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情緒小幫手。
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很適合做孩子們的情緒啟蒙書,這裡面有不同顏色的情緒小怪獸,每種顏色都代表一種情緒。黃色代表快樂,藍色代表憂傷,紅色代表憤怒,綠色代表平靜,黑色代表害怕。
這個繪本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而是一種混合的生理現象。因此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引導孩子的積極情緒非常有必要。引導孩子開啟自我,主動接近美好的事物,比如告訴孩子可以透過看書,讓自己忘卻煩惱,可以爬山賞花草美景,讓自己身心舒暢,可以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開心。
讓孩子學會和自己相處,找到情緒小幫手,幫自己度過情緒低谷,從而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