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新聞上看到過一篇校園霸凌的視訊:幾個穿著初中校服的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個角落裡說笑,他們勾肩搭背,指著地下的2個晃動的人影,笑的前俯後仰。
在地上,一個胖胖的男孩對著一個有些瘦弱的男孩子拳打腳踢,狠狠的一遍一遍的踹著他的肚子,被打的男孩也不擋全程面無表情,不做任何迴應,也不說話,後來孩子被那個打的人抓了一把灰撒在了他的嘴裡,那個男孩依舊不反抗,一副習慣了的樣子,任人欺負。
看到這個視訊,我很難受,為什麼他不反抗,為什麼他也不求饒,人在被逼急了時都會做出舉動的,是什麼,讓他不還手?
校園霸凌我們一直在說,可是真正的內幕我們沒人知道,因為我們都是旁觀者,旁觀者無法去真正幫助那些被霸凌的人。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到過那些英雄們打人的場景,他們手腳靈活。四肢有力,他們從來不會讓自己吃虧,都是有仇必報。
在看到那些被打不還手的人時,我們都說一句真懦弱,真膽小,真慫,怕東怕西,活該被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每一個人都想做強者但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得膽小懦弱了呢?
父母在哪些方面強迫孩子勇敢?1. 受傷了不能哭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把孩子和自己做比較或者和其他人做比較,當孩子外出自己不小心摔倒時,父母都會來一句:"哭什麼哭,自己摔倒了還哭"會讓孩子趕緊站起來,不要給自己丟人。
此時孩子都會覺得委屈,爸媽為什麼會這樣對待自己。爸媽們以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其實是最錯誤的觀念。
因為孩子比較小,每個孩子摔倒都希望有人安慰自己一句,幫自己一把,孩子心裡就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孩子才會更有動力的去站起來,不會一直記得這件事。
爸媽們的這句話,就是壓制住了孩子的情緒表達,孩子長此以往就會把任何情緒憋在心裡,對任何事都不做表態,任人說教指責,也就成了所謂的膽小,懦弱。
2. 犯錯了就要受懲罰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犯錯都是不能容忍的,他們會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還能幹什麼,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就會去懲罰孩子,他們認為只有懲罰才是最好解決孩子錯誤的方式。
比如,當孩子因為不小心摔壞了自己家裡的東西時,爸媽們一般都不會去問孩子是否是不小心的,他們看到損壞的東西都會覺得心疼,只有懲罰了孩子,才會讓孩子長點教訓,下次才不會在犯。
在孩子眼裡,因為不小心,做錯了事,本來就很害怕,很懊悔自己的行為,他們已經有了反省的表現,爸媽還是懲罰了自己,就會讓孩子在以後形成做事小心謹慎,看別人臉色行事,事事都考慮後果的心態,從而在別人眼裡,也就是所謂的膽小懦弱的表現。
3. 事事都要做最好的
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要求都比較嚴格,他們都會選擇按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孩子做事。當他們看到其他的小孩很優秀時,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感,就讓自己的孩子必須比他們做的更好,讓孩子給自己爭光,自己也就會臉上有面子。
孩子會在這種方式下形成習慣,會在做每件事時都考慮父母,都會和別人做比較,跟著學習別人。
當別人覺得不好的時候,他們也就會覺得不好,別人提出什麼時就會馬上完成,會讓別人覺得這種人很好控制,才會選擇去欺負。孩子長期在別人的要求下長大,也會形成膽小的性格,成為別人欺負的物件。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改變懦弱的性格?1. 陪伴孩子成長
很多孩子膽小懦弱也是因為身邊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人可以聽聽自己說話,沒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更沒有人為自己撐腰。
父母就要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改變這種性格,在生活中,事事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他才能有力量去和社會相處。
平時和孩子一起做做遊戲,乾乾家務,讓孩子感受到身邊有人,孩子才能有底氣去和別人聊聊自己。
常常關心孩子,多和孩子聊天,很多孩子膽小都是因為缺愛,缺愛會讓孩子心理不健康,給孩子足夠的愛,會讓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欺負時,才會更有勇氣去反抗。
2. 讓孩子勇敢面對困難
我們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孩子也一樣,孩子們因為經歷少,或者因為父母的幫助,在解決困難時都會退縮,依賴父母,依賴別人。這是父母們應該做到,小困難讓孩子自己解決,大困難,藉助外界力量解決。
當孩子面對困難退縮時,可以讓孩子分析原因,讓孩子評判它的完成度,想一想解決後有哪些影響。反向激勵孩子也是一種方法,都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如果不嘗試去解決困難,那麼孩子也就永遠解決不了其他任何困哪。
3. 堅持鍛鍊,強健體魄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很多都是弱勢群體,因為身體缺陷,因為長得瘦弱好欺負,因為他們看起來弱不禁風。所以說鍛鍊,強大自己是最好的防禦武器。
爸媽們可以讓孩子每天跑跑步,給孩子報健身房,讓孩子去鍛鍊鍛鍊,也可以讓孩子幹一些活,讓孩子練練力氣,或者帶孩子去學跆拳道等等。
有了力氣,有了強健的體魄也是還手的資本,才不會讓別人小看你。
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性格,作為父母,無論孩子性格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但是父母們也要注意,因為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成為被霸凌的物件時,就需要注意了,幫助孩子更好的改變,需要的是讓孩子主動,而不是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