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今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們有了保障意識,選擇給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買上保險,給孩子的未來加上一份保障。

談到買少兒重疾的時候,似乎在買到定期還是終身上各有各的看法,本篇我們就這點來聊一聊。

考慮買定期還是終身,主要從這些角度來看:

01

首先,是保費差異

以3歲孩子,50萬保額為例,

定期到30歲 一般500-700元就可以搞定

終身的保費 一般在3000-4000元

(以上指的是消費型,不帶返還)

考慮孩子是買到成年還是終身,和家庭財務的收支相關,家庭總保費的支出是一個考量因素。

家庭總保費支出應該多少呢?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

舉個例子:某家庭的家庭年收入30萬,房貸10萬,那麼家庭的保費支出應不大於2萬元。如果2個大人的保費總支出已經有2萬了,那給孩子買終身是有點超支了。

當然在這裡還是要提一下,做家庭保障,還是要先大人,後小孩,家庭的穩定永遠是孩子最好的保障。

02

其次,是通貨膨脹因素

現在100塊買2袋米,將來是不是連蘋果也買不了了?

買終身,將來的保額是不是不值錢了?

其實,我並不主張過多的考量這個因素。

通貨膨脹誰都無法去控制,目前也沒有什麼絕對的手段可以抵禦通脹。挖空心思的算劃不划算,反而丟了做保障的初衷。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到底會多少,會不會反而進入負利率時代?

保額不值錢了,那以後的保費是不是也會更貴?

拿現在的資料去預測30年後的事情,顯然是不夠靠譜的,既然無法預測,不如姑且就考慮現在需要什麼。

我們能做的解決當下的保障缺口,儘量選擇繳費期長的來對應時間的影響。

03

保障缺口的風險

定期到30歲,成人後再買,保險到期後會面臨重新投保的問題。如果在30年間身體健康出現變化購置會出現限制,甚至不能購買。而終身不會有此影響。

當然現在一些優秀的兒童重疾險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在保單裡增加了一個客戶忠誠權益: 

忠誠使用者權益,指是產品保障期結束後,被保人可以不經等待期、不用健康告知,無縫投保保險公司的其它重疾險產品。

考慮是周全了些,但是還是有問題,比如是成人後購買會指定購買某款產品,但是這款產品未必是當下最合適的,等於是變相捆綁。另外有的還會附加一些限制,比如未發生理賠。

04

保險產品會越來越好,我以後再買?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保險的興起,保險產品發展迅速,從原來的25類重疾險發展成涵蓋輕症,中症,癌症多次,心腦血管保障,賠付次數也從單次的過渡到多次的選擇。而且市面上保險競爭白熱化,不斷出現“爆款”。

但是以後的產品一定會更便宜,保障更好麼? 我覺得未必。首先從這次重疾險新規可以看出,為了控制風險,銀保監會是做了一定的收緊的,最突出的變化就是輕症保額為20%,甲狀腺癌一部分納入輕症。

而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完善,保險公司百花齊放打價格戰的情況也會逐漸趨於穩定。

保險行業的產品的確會更新換代很多次了,未必體現在低價買高保障的產品上,而是但是會緊跟社會大環境和當時的醫療情況,比如癌症會不會出現新的治療手段納入保險範疇等。

而至於這些目前都是無法預測的,只能先把目前的保障做好,以後待時機成熟後在加保也不遲。

05

定期 VS 終身

定期至成年再購買的優勢——槓桿高,保險產品更新迭代,在成人後可以再選新的。購買終身的優勢——無保障缺口。孩子的健康狀況好,可以任意選擇產品,保費比成年後便宜很多。

06

配置建議:

少兒重疾險定期的集中考量的是少兒時期,所以要選擇帶少兒特定疾病的重疾險。終身同時也要考慮成人後的保障。當然如果成人重疾險的重疾範圍也能覆蓋到少兒高發疾病自然是最好的。

考慮到少兒時期保費比較低,如果不是預算吃緊,建議還是配置終身的,畢竟先要有個打底的保障,以後再加保也不遲。

往期精選

教你買保險,關注檢視檢視更多保險測評,保險科普。

有態度的保險超人,帶你避坑,帶你飛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高燒不退,警惕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