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分離其實是一件特別折磨人和考驗人的小事兒,說它是小事兒是因為真的可以克服,但它卻又非常折磨人,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

就好比眼下,國內的疫情得以控制,各地學校也都有序安排恢復開學,在家裡待久了的上幼兒園的寶寶們雖然還沒有明確的開學時間,但被折騰已久的家長們也開始期待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有的家長早已告知寶貝即將要開學的訊息。

但就在這時,很多寶貝們便表現出與往常完全不一樣的行為舉止和態度,各種不滿與淘氣。要知道,這還僅僅是告訴他們開學訊息的開始,真不敢想象到開學那天,小神獸們會怎樣的哭天喊地、耍賴不講道理了。此外,還有一些即將要進入早期教育階段的寶貝們,從未長時間離開家庭,他們或許更難接受這樣的分離局面了。

其實呀,孩子們這些表現都說明他們出現了由於要離開家庭、參與新環境而產生的“不安全感”,也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在因“教育”成功出圈的芬蘭,家校又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1家長意願書

首先,芬蘭幼兒園會在家長送寶寶入園前發放一份“家長意願書”。BUT,此“意願書”和國內幼兒園的“入園須知”非常不一樣哦!“入園須知” 雖然是根據各幼兒園的情況來定,但總體內容可以概括為:入學材料;健康材料;接送制度;告知家長孩子初入幼兒園可能會發生的變化;以及家長需要如何配合學校而做的身心準備。

那“家長意願書”又是什麼呢?一名帶著兩歲寶Bora芬蘭生活的華人媽媽說,自己就曾收到“家長意願書”並且簽了字。內容大致是徵求家長的意見的:

是否同意孩子的照片貼在學校的牆上是否同意孩子參與學校組織的旅行活動是否同意張貼孩子的作品是否同意老師與特殊教育老師(心理老師,口語治療師等)以及學校教職工就孩子的健康發展進行溝通討論及協助……

我們可以感受到,芬蘭的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視;他們的共識是:幼兒園是孩子除了自己家以外生活時間最久的場所,“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賦予了他們“育兒使命感”。另外,“隱私權”也是家長和學校都很重視的東西。孩子雖然年紀小尚未完全懂事,但是孩子的照片及其他個人資訊也不能隨意展示出來。因此,在孩子尚未有能力做決定這些之前,則由家長們代行決定,例如是否願意張貼孩子照片等。當然,為這種“細緻照顧”提供保障的是高達1:7的師生配比,這樣才能保證每位老師都有足夠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這樣看來,“家長意願書”是讓家長們開始逐步對幼兒園及老師建立信心的起點。

2開學陪讀期

這位寶媽還透露,她的孩子一開始上幼兒園特別抗拒,因為孩子之前一直都是她自己帶,從未分開過。當她得知芬蘭幼兒園普遍有一個制度,就是父母可以“陪讀”三天至一週時,她覺得這樣的安排非常棒!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由自己最熟悉的人陪著來到陌生的環境,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安全感” 的過渡。孩子會觀察身邊的一切並且從中學習,當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在跟“陌生”老師聊天,或者在跟身邊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時,他們也漸漸明白原來這裡的人、事、物也和爸爸媽媽一樣,是可以相信與相處的。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親眼看見與親身體驗自己孩子除家以外的生活環境,了解孩子新的作息時間與活動安排,同樣也增加了他們對幼兒園的信賴。

3時刻“報平安”

對於孩子一開始不適應幼兒園,這位寶媽也很焦慮,但她又說,幼兒園老師會經常給她發孩子的照片,用這種方式告訴她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這讓她又立馬能理性面對這一局面,畢竟她也需要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她還說,每當她狠下心離開時,總能看到老師一直抱著哭得很傷心的孩子。這些舉措,無一不是老師們在向“家長”傳遞資訊:相信我們。而事實也是,芬蘭社會是一個高度“互信”的社會。絕大多數芬蘭教育機構的老師接受採訪時都會說:“芬蘭教育之所以能夠成功,是源自於家長對我們的信任。”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芬蘭,能有第一天踏進幼兒園就開心得連“再見”都忘記跟親人說的孩子畢竟也是少數,更多寶寶在進入陌生環境時或多或少會有“不安全感”。可是,芬蘭這一頓操作看下來,不知身為讀者,或許也已為人父母的你有沒有什麼感悟呢?

END

掃碼關注“書米國際教育”

每週分享中芬教育資訊

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

“教育主題出行方案”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悲劇!3個月寶寶就這樣被悶死,只因媽媽迷信睡眠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