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是一名產科護士,我爸是一名網約車司機。本來我倆的職業沒有任何交集,就在剛剛他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一個出生23天的寶寶住進了【保溫箱】原因是輕微便血(溝通後是大便裡有血絲),寶媽在車上哭得撕心裂肺,一直說那麼小就住院也不允許陪護,在他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想讓我安慰下這位寶媽。於是我就進入了我的角色。

背景是這樣的,95後寶媽--第一胎--早上發現寶寶大便裡有血絲,立馬送進醫院並辦理了住院手續。一切妥當後,打了個車回家,路上痛哭不止。

【保溫箱】幾乎每一個這麼大的孩子住進保溫箱都是要插食管的,定時定量地打進去。這也就是不讓家人陪伴的一個原因,家人看到這樣的一幕,心裡會更加痛苦。

便血】在這個月份的孩子,出現便血的原因非常簡單,是奶粉吸收或者腸胃過敏導致的問題。不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在出現輕微便血的時候,更換深度水解奶粉,再檢視寶寶情況,這是最基本的知識。

在我與她溝通的10幾分鐘裡,反覆地提到一個詞“我媽說”。其實從她的觀念裡就體現了一個問題,科學育兒與傳統觀念的衝突。在我10多年的工作裡,發生了太多因為“傳統”觀念導致的寶寶從剛出生就遭受了痛苦,身為家長的她們卻還在一意孤行。

當你跟他們說需要換個紙尿褲品牌,他們會因為之前囤了很多貨,出於節省的目的,禮貌地告訴你“用完這堆我們就換”可是在你用完這堆以後,寶寶從紅屁屁到一屁股疹子,又要開始接受治療,產生額外的治療費,在這個時候,家長會說“花多少錢都要治好” 早幹什麼去了?為什麼要讓寶寶遭受額外的傷害?

當寶寶溼疹嚴重的時候,你讓她給寶寶晾一晾,不要讓寶寶體溫過高,那樣寶寶的溼疹會很癢,會一直哭。家長會說“凍壞了,咋辦?”然後寶寶因為癢,渾身抓,直到抓出血痕。家長在一邊默默地哭。

科學育兒不是不是尊重傳統,而是這些傳統也需要進步。民俗可以一直延續,科學則需要一直進步。30年前的方式不適合30年後的今天。希望更多初為人父人母的朋友,能科學育兒,為寶寶減少那些不應有的痛苦。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全職媽媽離婚獲5萬家務補償上熱搜,網友罵聲一片,女性又被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