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準則。在他們看來,孩子不能當面誇,要施加壓力,讓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適當受挫,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殊不知,這樣的教育理念卻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直至長大成人,他們的內心裡一直被自卑所裹挾,甚是遺憾。

愛孩子,那就大大方方地給予肯定和誇獎吧,因為這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你的孩子將會從這份饋贈中受益終身。

01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說:“孩子會在媽媽(父母)注視自己的喜悅眼光中看到自己。”

也就是說,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面鏡子,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發自內心地疼愛自己,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我是受到認可”的自我認同的價值感。

相反,如果孩子只看到父母仇視和嫌棄自己的眼神,那麼孩子就會產生“我不行”“我不配”的自我貶低的價值感。

長期在這種被否定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從小便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即使長大了事業有成,也終究難逃自我否定的人生陰影的困擾。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他本人就是這樣的。

弗洛伊德的父親是個商人,從小對他非常嚴厲。有一天晚上,弗洛伊德在睡夢中醒來,想去上廁所,卻在迷迷糊糊中走進了父母的臥室,然後想當然地在這裡撒了尿。

他的父母驚醒後看到這一幕,父親惱羞成怒痛斥道:“你將終身一事無成。”就是這句話,給弗洛伊德留下了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就像魔咒一樣困擾著他。

即使到後來弗洛伊德成為了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但是每當想起這句扎心的話,一種自卑感便再度侵襲他,讓他覺得自己不夠成功,特別痛苦。

02

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中,心理諮詢師施琪嘉說:“一個覺得自己不行的孩子,往往就是在這樣嚴苛的教育、貶低的教育、不誇獎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總是口無遮攔地批評、否定、痛罵孩子,那麼,孩子的內心裡就會覺得自己不如人、自己總是做不好,從而變得自卑起來。

因此,要想我們的孩子變得自信開朗,父母要避免總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嘴裡不能總是掛著這些話:“你總是這個樣子”“你肯定不會有出息”“你簡直就是個笨蛋”。

這些話就像一枚枚鋒利的針頭,無情地扎進孩子的心裡,久久不能平復。

這些話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的整個人生蒙上了一層灰暗的底色,導致孩子終身都活在它們的陰影裡,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簡直糟透了。

在我們的身邊,稍微留意一下,便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

有的女生明明長得很漂亮,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特別水靈動人。但是,她們卻總是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絲毫不敢穿露肩膀、露腿部的衣服。

在走路的時候,也總是把頭低下來,說話時也不敢與人有眼神的交流。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很不自信的感覺。

其實,尋根究底,是她們的心靈曾經受到創傷了。在小時候,可能她的父母總是說她長得醜,不如誰誰家的女孩子長得漂亮。

正是在這種否定的話語中,女孩子心裡便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別人的誇獎,無論怎麼樣自己都是醜的,心裡很是自卑。

03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言詞羞辱所帶來的傷害是終身的,如影隨形。因而,為人父母,要擔起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生了就要好好愛孩子,用愛心與耐心呵護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而愛孩子的最直觀表現之一便是多肯定、多誇獎孩子,打從內心裡去讚賞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心底裡接納自己。

在生活中多說認可與表揚的話語,會讓孩子打從心裡產生一種“我能行”“我可以”的認同感,長大以後變得自信、陽光又開朗。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用真心疼愛自己的孩子,願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END-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別再給孩子餵飯了,看似對孩子好,實則不利於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