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懂得正確去愛孩子的父母卻不多。寶寶開始咿呀學語之後,就進入性格塑造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對周邊世界探索表現出越來越濃的興趣,而父母在這個探索階段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寶寶的未來打上深深的思想烙印,所謂三歲看大是有科學根據的。

作為一名長期和資料打交道的90後,理性和邏輯一直是職場和處世之道的核心準則。玩心未泯之時晉升奶爸,來了一位不按套路出牌、從不講道理的小傢伙,自己也犯過很多家庭教育的“大忌“,在寶寶吃飯敲碗的時候大聲訓斥,在躺地板的時候強行拉起教育,但是發現“犯錯”情況並不會改善多少。

痛定思痛,後來開始熱情安利育兒知識,幾次都被推薦了這本書《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看完並實踐一年後,確實發現跟孩子處得越來越融洽,而且能夠感覺到她樂觀而自信地成長,在奶爸進階的大道上邁上新臺階,本文是育兒經驗以及對這本書的實踐感悟,稍稍有點長,但請耐心讀完(文末還有彩蛋),這也會是一個新手奶爸的心路歷程和避坑指南。

其實家長們都知道,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需要陪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呵護,才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然而到底該怎麼做,這才是最大的難題。而解決所有的難題都有一個核心策略,在核心策略下延展具體的實操場景,這本書恰好提出了一個更人性化也更具體的實施策略——情感引導,即站在孩童的立場角度理解他並引導,這種與寶寶不斷產生共情的能力才是親子教育的源動力和核心供給。

對於和寶寶的共情,現在的我漸入佳境,記得是在寶寶滿3歲不久一個週五的晚上,外面下著大雨沒有戶外活動計劃了,吃過飯後家人都開始刷起手機,寶寶在客廳把玩具倒騰了一通後突然喊著要吃山楂條,但被告知家裡存貨已經耗盡,突然就開始嚎啕大哭起來,用餅乾或者其他吃的都無法替代,甚至開始撒潑打滾。

換了一年前的我大機率會是覺得寶寶又在無理取鬧,先讓寶寶哭一會再說。但是現在我會先把她抱到陽臺(那是我們為寶寶設定的冷靜空間)去先安撫一下,夜景和下雨這樣的外部環境可以快速轉移寶寶注意力,然後在寶寶停止哭泣之後開啟情感引導關鍵對話:

對話一:

粑粑:寶寶,今天怎麼這麼想吃山楂呢?寶寶:……粑粑,我肚子餓粑粑:那寶寶覺得是山楂吃了是不是肚子就不餓了寶寶:……是粑粑:那餅乾吃了是不是肚子也不餓了呢寶寶:……是粑粑:那寶寶為什麼今天一定要吃山楂呢,這樣大哭大鬧不對哦寶寶:爸爸,粑粑想出去玩……(到這裡粑粑發現,寶寶哭鬧真正的原因是想出去玩,而粑粑們在刷手機的同時忽略了她的需求,導致後來情緒爆發)粑粑:可是今天下雨哦,要不我們來玩捉迷藏(以前玩過的遊戲也可以)寶寶:捉迷藏?是什麼,怎麼玩呀,粑粑不會玩怎麼比粑粑:粑粑和麻麻來教你呀

……快樂的遊戲時間後,利用晚上的講故事時間段引導寶寶表達

對話二

粑粑:寶寶,故事講完了,剛才書裡面的大衛是不是很淘氣呢寶寶:是的,爸爸粑粑:寶寶今天淘氣了嗎寶寶:粑粑不知道(開始滿床打滾玩)粑粑:如果明天還是一直下雨,不能出去玩,怎麼辦寶寶:那粑粑們就玩捉迷藏吧粑粑:爸爸也喜歡玩捉迷藏,那下次寶寶在家想玩捉迷藏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寶寶:(託著小腦袋想了一會)要先和爸爸說——粑粑們來玩捉迷藏吧

…………

瞧,情感引導就是這麼簡單而自然地完成了,後來寶寶在家裡無聊的時候就會主動找我玩捉迷藏,而不是獨自“積攢怒氣”。情感引導的核心還是在於家長保持一顆平等的“童心”,以孩童的角度和心態去體會寶寶的喜怒哀樂,教會寶寶簡單直白地提出的訴求來代替發脾氣。而性格培養也並非一蹴而就,更多需要家長們保持耐心,細水長流的持續引導和情緒共鳴。

文末彩蛋:

寶寶家庭親子游戲推薦:捉迷藏、木頭人、矇眼睛猜物品,夾氣球(用後背或者頭部夾著氣球走路),乒乓球大救援(用勺子放乒乓球走路),床上跳木馬(用枕頭疊高達成木馬)等等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情商低,家長該怎麼辦?父母要學會激發孩子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