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個真相便是缺乏家庭情感滋養的孩子很可能會“出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請先了解一下“孤兒院現象”。

讀過尹建莉的書的父母都知道有個名詞是“孤兒院現象”,說的是發生在羅馬尼亞的一件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羅馬尼亞經濟蕭條,人口數量銳減。

為有效改變這種現狀,羅馬尼亞政府鼓勵人們生育,規定每名婦女至少要生育4個孩子,如果孩子父母沒有能力撫養這麼多孩子,可以送孩子去政府建立的國家教養院,由國家進行集體撫養。

後來,羅馬尼亞總共有6萬多名嬰兒出生後便被送至國家教養院進行統一撫養。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被集體代撫養長大的孩子後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常行為,大多數人智力低下,情感冷漠,溝通困難。

政府將一部分孩子送到美國底特律兒童醫院做了大腦斷層掃描,發現這些孩子的海馬迴和杏仁核等多部位發育都不正常。

以上內容來自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是我今天中午讀書瞭解到的內容。

說心裡話,我讀到這個內容,心裡挺震驚的,家庭的情感滋養對孩子的意義重大,但很多父母卻並不知道。

前幾天,年假期間,哥嫂還在為小侄女的小學擇校問題而權衡,最後他們商量的結果是送小侄女去一家寄宿學校,每天不用接送,只需要週末接送,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大人很多麻煩。

我在一旁聽著,總覺得剛上一年的小侄女馬上就要面臨集體生活,有些於心不忍,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好。

現在看來,我內心的不安源自對剛剛6歲的小侄女即將缺乏的家庭情感滋養的擔憂,雖然減少了接送次數,大人會相對輕鬆一些,但孩子卻被剝奪了家庭情感滋養的時間。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情感滋養,是孩子健康成長最不可缺少的保證,尤其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更是如下。

只有在家裡不斷與父母進行語言和情感交流,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才能正常發育,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所以,除非萬不得已,父母不要輕易把孩子過早送到寄宿學校,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必須得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也要多去學校探望孩子或跟孩子打電話交流。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和父母的溫暖,千萬別讓孩子心裡的家沒了“溫度”。

1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國外媽媽週末賴以為生的"Playday",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