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你東我西,會有怎樣的作為呢?對待孩子的問題,爸爸媽媽之間沒有一點分歧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在教育孩子時,尤其是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時候,應儘量避免。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損害溝通、引發問題的方式。這些方式方法不但傷害彼此的感情,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協調的教育

劫持另一方的教育

比如當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爸爸則透過大聲斥責或發出懲罰命令塑造自己的權威,表明自己才是更權威的那個,甚至指責或破壞媽媽的權利和地位。

暗地裡給孩子好處

認為爸爸讓孩子受委屈了,媽媽暗地裡給孩子某種安慰,比如零食、飲料或允許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等等。

抱怨、指責另一方

比如有的爸爸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或指責媽媽的不是。如“當她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受不了"等等。

慫恿孩子疏遠另一方

一方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威時,另一方則巧妙地慫恿孩子反對他,孩子覺得另一方更好說話,更懂自己,自然更親近他。

以上四點方式,親愛的你有沒有經歷過呢?

不良影響

夫妻之間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雖然爸爸媽媽的教育觀念不一樣,但是分歧要儘可能少一些,而且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來,因為這些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不良影響有:

讓孩子情緒不穩

讓孩子情緒不穩,不可避免地影響孩子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讓孩子無所適從

爸爸向左,媽媽向右,孩子則無所適從,不知該聽爸爸的,還是聽媽媽的,或者選擇聽聲音大的一方。

讓孩子是非混淆

針對同一件事,爸媽作出不同的評判,採取不同的態度,讓孩子是非混淆,這不利於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會讓孩子產生罪惡感,他們可能認為爸媽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性格發育。嚴重的內心會產生恐懼、焦慮,孩子因此承受了超負荷的壓力,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降低爸媽的威信

爸媽的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的時候,會使孩子對爸媽產生失望的情緒,破壞爸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降低爸媽的威信,從而影響教育的效果。

夫妻同心

夫妻之間為達成一致,應該怎麼做呢?

解決分歧的關鍵是要儘早而不是一拖再拖。當爸爸媽媽意見“不一致”時,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事先達成一致

分配各自角色

爸媽雙方要均衡地扮演各自的角色,即不要一方什麼時候都扮那個“好人”,另一方什麼時候都扮那個“壞人”。在一方管教孩子時,除非對方要求,否則你不要輕易摻和進去。

容許小事分歧

例如,孩子玩滑板,媽媽覺得不安全,而爸爸覺得可以玩。這種情形下,爸媽雙方可以在安全上達成一致意見,比如戴上防護具,必要時牽著爸媽的手。

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爸媽意見相左時,先以一人意見為主,讓孩子有一個可以遵守的準則,然後趁孩子不在的時候好好溝通。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將不和諧深植於孩子心中,讓孩子有害怕的感覺及罪惡感,個性也可能變得怯懦。

互相成就

爸媽在孩子心裡應該是互相支援、互相愛護、互相團結的,而不應該是互相損害對方的面子。

正面答覆孩子

如果孩子問,為什麼爸媽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應該告訴孩子,爸媽對事物的看法有差別是正常的,這能讓教育更加高效。如果爸媽遵守的準則不同,也不要尷尬,向孩子認錯,因為孩子能從爸媽身上學會有錯能改的好品質,這對孩子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生活中父母會遇到各種各種的育兒挑戰,但只要是聰明的父母就能變成家的潤滑劑,談判專家和語言大師等各種角色。兵來將擋,土來水掩,如果愛這個,父母們就能想出各種方法來保持家的和諧穩定及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備受追捧的快樂教育與精英教育,其本質寶媽瞭解嗎?不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