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項對208個孩子長達19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兩顆非常重要的“種子”,其中一顆是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另一顆就是自控力。一提到“自控力”,我們很容易想到“延遲滿足”,以及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一項開創性研究,即“棉花糖實驗”。在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為研究中,共有600名4到6歲的兒童參與,他們均來自斯坦福大學附屬的幼兒園,並被要求做出選擇:在你面前放著一塊棉花糖,如果能堅持15分鐘別碰它,那麼15分鐘後你將被額外再獎勵一塊棉花糖。若沒堅持住吃了就沒有了。研究者離開實驗的房間後,一臺隱藏攝像機開始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的小孩在研究者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則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手蓋住眼睛、踢桌子玩或是用手指戳棉花糖。還有的孩子湊上去聞,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邊緣咬一小口,希望等回來的時候不會被發現。總共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堅持了15分鐘,並得到了獎勵。實驗並沒有在這裡結束。大約10年後,研究者們又與其中一部分孩子取得了聯絡,他們發現,小時候越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他們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也就是俗稱“美國高考”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成績越高,問題行為越少。

所以說,“自控力”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01.

什麼是自控力?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一個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舉止行為的能力。包括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感情,慾望施加的正確控制。也包括對自己情緒和行為的控制。當家長老師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的時候,孩子能夠馬上停止他的錯誤行為,並且能夠做出相應的正確行為。這個過程就是幼兒自控力在起作用。自我控制並不是孩子從小就具備的,而是從小就應該逐漸的培養。

02.

孩子自控力差,是什麼原因?

1. 生理因素的影響

很多家長說“為什麼我家的孩子這麼淘氣,這麼不聽話,自控能力這麼差?鄰居家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卻能夠乖乖的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指令。”其實是孩子的氣質型別不一同。不同的氣質型別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來的自控力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心理學家托馬斯切斯把嬰兒的氣質型別分為三種:

容易型: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相處,脾氣好,通常表現出積極的心境,具有求新性和適應性,他們的行為習慣有規律並且可預測。這樣的孩子一般表現出較好的自控力。

困難型:困難型的孩子脾氣暴躁,行為習慣不規律。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變化常常反應過度,對陌生人或者環境適應很慢。這樣的孩子自控力也較弱。

慢熱型:這種孩子不太活躍,略顯憂鬱,對陌生人和環境的適應較慢。但是,與困難型的兒童相比,他們對新事物的反應適度,而不是報以激烈、消極的反應。比如在陌生人面前,他們可能用轉頭來拒絕擁抱,而不是踢打或者大叫。

這三種早期的氣質型別,有些會延續到以後的人生階段,有些也不會。家長看到自家的孩子自控力不足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孩子先天的因素。

2. 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

專制型父母對孩子很嚴厲,有高要求,往往使孩子退縮、不友好,自控水平不高;

放任型的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常採用情感懲罰而不是說理,孩子不成熟,自尊心低,自我控制水平低;

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態度友好,一般採用說理、示範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發展自控力。

3. 過於溺愛孩子

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什麼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使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父母。 一旦離開父母,則易產生分離焦慮,拒絕上幼兒園,拒絕上學,形成孩子退縮行為,易造成挫折感,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恨情緒乃至採取攻擊報復行為,孩子在學校人際關係緊張,無法正常融入班集體。

4. 缺乏有效的溝通方法

有些父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孩子犯錯時也能平靜且溫柔地和孩子進行交流,但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果爸媽只和孩子講述大道理,沒有滿足孩子內心的發展需要,會惡性迴圈,導致孩子的自控力越來越差。

5. 耐心不足急於求成

家長有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想法,並付諸現實,但孩子的表現和家長要求甚遠時,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往往以點帶面指責孩子行為。這主要表現在性格急躁的家長身上,家長自身急於求成,往往拔苗助長,對孩子也產生焦慮情緒,孩子對自我控制更加失去信心。

6. 家長不以身作則

家長對孩子的承諾總是無法實現,不管承諾的事還是東西,最後都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總是出爾反爾,使得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榜樣作用缺失,自身形象和信譽在孩子面前大打折扣。逐漸形成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降低,對家長話語產生否定態度。孩子正處模仿力較強的階段,對父母的行為耳濡目染,直接影響到其以後對待事物的態度。想了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敬請關注,明日推送?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紅棗蘋果泥,我家寶寶親測,徹底解決了大便乾的問題,健康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