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從1歲送去Kita(Kindertagesstätte 日託,針對3歲以下小孩),到現在5歲,已經在同一所幼兒園待了4年了。4年下來,也算是對德國幼兒園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今天就來好好聊聊我所知道的德國幼兒園。
1.關於緩解入園焦慮
小一屬於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而且因為送去的時候年紀小,在幼兒園適應了差不多有2個月的時間。孩子去幼兒園的第一週著重於觀察,老師會讓一名家長陪孩子一起去幼兒園,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觀察周圍的一切,包括幼兒園的環境,班上的同學,老師。老師會留意孩子的狀態,如果發現孩子對某件東西或者某個活動感興趣,會過來介紹這個東西,或者邀請孩子加入某個活動,但並不硬性要求。在這一週裡,孩子待在幼兒園的時間會逐步拉長,從半小時,到1小時,2小時,讓孩子慢慢適應。
第二週的著重於告別,有了第一週的熟悉,老師和孩子都有了一定的信任度。這時候家長就要慢慢退出了。關於家長和孩子告別的方法,老師交代了幾點要注意的地方
家長不要趁孩子不注意偷偷跑掉,要好好和孩子告別,告訴他們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回來接ta家長和孩子告別要淡定,不要露出同情,可憐的表情。孩子對父母的表情很敏感,當他們看到家長這樣的表情,會覺得去幼兒園是一件受苦的事情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排斥。要讓孩子透過父母的眼睛和臉感受到在幼兒園是安全的在這一週,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家長可以選擇在教室外面的休息室裡等待,也可以自行離開。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分離的時候小一哭得很厲害,我在休息室裡惴惴不安。一會兒老師進來,滿臉笑容,手上還拿著一張照片,照片上小一已經開始擺弄一個木質小玩具了。老師怕我擔心,特地拍了照片給我看。我非常感謝老師的善解人意,也對把孩子交給她們更放心了。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一在幼兒園和我分開的時候還是哭。老師告訴我哭是正常的事情,說明孩子和父母存在安全性依戀,如果完全不哭的孩子(除非之前已經訓練過了),她們反而比較擔心。此外,對幼兒園的每個孩子,老師都準備了一個記錄簿,圖文並茂,記錄下孩子每天的活動,做的手工,畫的畫等等。老師經常會把這個記錄簿拿給我看,讓我瞭解孩子每天的活動,讓我知道其實小一隻是在我離開的時候哭一小會兒,大部分時候都過得很愉快。
2.關於幼兒園環境
我第一次去幼兒園參觀的時候,在花園裡見到一塊有尖角的大石頭,還有一個兩層樓高的滑滑梯,下面是泥土地,兩邊沒有任何防護;在教室裡,也發現櫃子,桌子很多都有尖尖的角,這和我之前參觀過的國內幼兒園很不一樣。我問老師這麼多尖角她們不擔心孩子會碰到受傷嗎?老師的解釋是,這就是孩子生活的正常的環境,他們需要在老師的照看下學會怎麼在正常的環境中保護自己。
在幼兒園的4年裡,小一確實沒怎麼受過傷,而那個滑滑梯,小一也是去了幼兒園之後2年才敢第一次嘗試坐。孩子比我們認為的更瞭解自己的能力邊界。
3.關於幼兒園的玩具
我仔細觀察過小一幼兒園的玩具,我發現他們基本上沒有聲光電玩具,都是非常基礎非常普通的玩具。比如各種木質積木,各種畫筆,各種型別的紙,各種手工工具,桌遊等等。大型的玩具也是非常經典的迷你廚房,工作臺,售貨亭等等。
小廚房,用的是真正的瓷盤子
日託有很多鍛鍊孩子感統的玩具
此外幼兒園的老師非常會廢物利用。前段時間老師們自己用木質的電纜卷盤和一些小木頭塊做成了一匹高大的馬。他們和孩子一起給馬刷上顏色,安上馬鞍,套上轡頭,把它放在走廊裡,孩子們都可以騎上去。我好幾次去接小一都看見幾個小男生坐在大馬上,一臉驕傲。
4.關於幼兒園的孩子
混齡:德國的幼兒園都是混齡班。日託班是1歲到3歲混齡,幼兒園是3歲到6歲混齡。關於混齡班的好處,老師給我的說明是:混齡班讓孩子的社會環境更復雜,孩子的社會效能力能夠建構得更好。因為一個人不會一直在同齡人中生活,ta需要學會和各種年齡的人打交道。小孩子會向大孩子學習,大孩子要學會照顧小孩子。
打架:說到混齡,父母擔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孩子會不會欺負小孩子。這一點我也問過老師,老師的回答還挺讓我意外的。首先,他們覺得打架不是大問題。這麼小的孩子即使打架,只要不使用工具,是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的。他們認為讓孩子小小地打一架,讓他們對自己的力量有清楚的認識,學會控制自己的力量,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處理比較激烈的矛盾。其次,不要覺得打架就是欺負。打架也是一種互動的模式,也是構建孩子社會效能力的一種方式。小一班上之前有個小男孩個子非常高大,脾氣也不好,動不動就打人,全班的小朋友都害怕他,沒有人願意和他一塊兒玩,這個孩子感受到了孤立。老師從旁引導,幫他找到和人相處的正常方式。據小一說這個小男孩現在已經不打人了,有時候他們還會一起做遊戲。
幼兒園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的小社會,孩子要在這樣的小社會里去找到自己和別人相處的方式。如果大人太多幹預,今後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孩子反而不知道如何處理。
5.關於幼兒園的日程安排
集體活動與自由選擇:在幼兒園裡有一些集體活動,這些活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團體意識,讓他們彼此熟悉。比如每天早上要做Morgenkreis,就是孩子們和老師圍成一個圈,一起唱歌,一起做一些孩子們自己喜歡的集體遊戲。
小一最喜歡的集體遊戲是“找鞋子”,就是老師找來一個大大的布,孩子們把自己的室內鞋全脫下來藏到佈下面。孩子輪流去摸,摸到一隻鞋,覺得是誰的就走到那個孩子面前去詢問。如果是對的,被詢問的孩子就要發出動物的叫聲;如果不對則不發出聲音,一直到孩子猜對為止。這個遊戲能讓彼此不熟悉的孩子很快熟悉起來。
除了集體活動,幼兒園給了孩子很多自由選擇的機會。比如早餐過後,他們會有兩個教室提供不同的活動,比如手工,音樂,戲劇,桌遊等等。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參加。如果對提供的活動都不感興趣,可以在走廊上看書,玩積木等等。
又比如中午的時候,有些孩子想小憩一下,有些孩子想玩遊戲。想休息的孩子可以在教室裡休息,老師會拉上窗簾,點上好聞的薰香,投影星空給孩子們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對不想休息的孩子,他們可以自行安排喜歡的活動,但是不能發出很大的聲響影響他人睡眠。
老師說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選擇可以讓孩子增強自主權。因為是自己選擇的活動,他們在做的時候會更投入,精力更集中。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不能強迫別人去做不喜歡的事,也不能打擾別人做喜歡的事。
小一幼兒園一週的日程
例行活動與特別活動:幼兒園每天都有例行活動,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Morgenkreis,下午茶等等。這是讓孩子對每天的日程有一定的預期,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同時老師也會安排許多特別活動,多是和德國的文化,習俗相關。比如復活節,老師會讓孩子們自己製作彩蛋,把彩蛋藏起來,讓孩子去尋找;
小一的復活節彩蛋證,找到彩蛋集印章
狂歡節老師會和孩子們一起製作狂歡節面具,等到狂歡節那天所有人都打扮起來,開狂歡節派對;聖馬丁節前好幾周,孩子們就開始製作燈籠,學唱相關的歌曲,等到節日那天太陽下山,提著燈籠唱著歌,排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去戶外走一圈,回來聚在篝火旁吃吃烤腸,喝喝飲料;12月開聖誕日曆,每一天都有一個孩子開啟日曆,獲得一個小驚喜,等等等等。跟著他們,我們這些外國父母也學到了不少關於德國文化的知識。
室內運動與室外運動:德國人非常注重運動。小一幼兒園有專門做室內運動的Turnraum,裡面有很多攀爬架。這些攀爬架可以自由組合,下面放上軟墊,防止孩子摔下受傷。老師會讓孩子自主嘗試,不給予過多的幫助。
幼兒園會提供Ausflugstag,老師帶孩子去樹林裡徒步,用樹枝,樹葉搭小小的棚子,告訴孩子們一些動植物的知識。有一天小一回來告訴我他們在樹林裡發現了狐狸的便便,還告訴我怎麼區分狐狸便便和狗便便,眉飛色舞激動萬分。
6.關於幼小銜接
是的,德國也有幼小銜接。在德國大家會從身體,語言,心理三方面進行評估。評估除了老師,父母還會有兒醫參與。例如身體方面會讓孩子做各種指定動作,比如單腳跳,雙腳跳,踮著腳尖走路,單腳直立等等。心理方面主要看孩子的社會性功能發展情況,是否可以正常與人交往。語言方面主要針對德語非母語的兒童,可以由兒醫開具證明,去做專門的語言治療(Logopaedia)。有時候對接的小學也會提供課程,一方面可以提前熟悉小學環境,另一方面提高德語聽說能力。
此外在幼兒園裡,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會安排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活動,比如數學,語言方面的練習等等。
這4年來,我對小一的幼兒園還是充滿感激的。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負責,而且他們就像心理治療師一樣,會耐心給我解釋孩子的各種情況,緩解我的焦慮。在德國lockdown期間,幼兒園不開門。因為擔心孩子的德語荒廢,幼兒園特地給我們安排了每週一次的影片,讓小一的老師單獨和他聊上半個小時,還為他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手工材料包,讓他們在家的生活也能多姿多彩。明年就要離開幼兒園了,真是有點捨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