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同事吐槽昨天又跟她媽幹仗了,戰爭導火索是:她媽又!給!孩!子!喂!飯了!

喂完還得意的跟同事說:看我大外孫多棒,每次姥姥喂都能吃一大碗!

同事扶著額頭很無奈:孩子都快三歲了,明明能自己吃,偏偏就要喂。

老人吧,還就願意,端著飯碗,老胳膊老腿滿屋子追著孩子跑。

為了解救各位老母親(無論是追娃跑的老人還是喪失發言權的媽媽們),熊貓君覺得有必要說出娃不好好吃飯的真相!

家長這5大餵養習慣,就是娃不愛吃飯的“禍根”!

1、✘為了讓娃多吃一口,追著喂

問題:養成孩子吃飯拖拉的習慣,以後更不會好好吃飯,因為“反正有人追著要喂”。

2、✘嫌孩子吃的慢怕孩子弄很髒

“太慢了,這一勺吃到什麼時候啊,看的我急死了!”

“天哪,這要鬧哪樣?身上、餐桌上、地板上,我要打掃到啥時候?”

“這麼小,居然要他自己吃,你看一碗飯輕輕鬆鬆乾乾淨淨喂完”

……

問題:因為嫌髒嫌慢,所以一手代勞,很容易剝奪孩子獨立吃飯的機會,對孩子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沒有一點好處。

3、✘孩子咬不動就老給吃粥吃碎麵條

別人不知道,但我媽對我和她孫女那絕對是“中國馳名雙標”:

我,就倆選擇:

①迎難而上,努力嚼,狠狠嚼;

②餓著。

我女兒:

咬不動,立馬給出N個備選方案:雞湯麵、蔬菜粥、牛肉粥……

有一說一,這種做法並不明智。(我嫉妒了嗎?我沒有)

問題:長期吃湯麵、粥等不需要咀嚼且含水量較高的食物,不僅無法刺激孩子鍛鍊咀嚼,還可能導致孩子“進食量不足”——看起來吃得不少,但實際進食量不能滿足正常生長需要,甚至導致生長緩慢。

務必注意:使用磨牙棒等食物時,一定要留意不要卡到寶寶!

4、✘靠吃零食墊肚子

問題:只會陷入“正餐吃得少→多吃點零食→零食吃太多佔肚子→正餐吃得更少”的惡性迴圈裡。

5、✘邊看動畫片邊吃飯

問題:對消化系統和精神系統有傷害。而且,孩子一旦嚐到甜頭,自然不肯乖乖吃飯了。

提醒:孩子3歲前是行為教育階段,定再多規矩,立再多條條框框,都不如家長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吃得少,這三種情況很正常

每個老母親,都為孩子吃飯操碎了心。但你必須要接受這幾點:

⭐1、孩子不會一直吃這麼多

“月齡大了,奶量反而不如以前多了”、“食量不如前段時間大”……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

因為寶寶也不是一直在拼命長身體呢:第一年,大多數寶寶的體重會增加至出生時的3倍,但在第二年,寶寶的體重只會增加1/3。

而在第一年裡,他的身體也不是勻速生長的,長的慢的時候,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原材料”。

⭐2、孩子獨立意識在增強

隨著時間流逝,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的小baby長大啦。

他對周遭那些好玩的事情(哪怕是一個箱子、一個大人的水杯)更感興趣,他更想爬來爬去多探索世界,而不是在媽媽懷裡吃奶或者束縛被在餐椅裡。

他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想決定自己吃什麼,吃多少,便越發“不受你的控制”。

⭐3、寶寶出牙或生病會影響胃口

一般來說,恢復健康後,寶寶胃口就會隨之恢復,有的寶寶還會“吃特別多,好像要把落下的都補上似的”。

但如果孩子出現了體重降低、消瘦,面板乾燥,精神狀態很差,小便很少很黃等症狀,應該及時帶他去看醫生。

總結一下今天說的重點,培養娃的餵養習慣,家長——

✘必須拒絕做這5這件事

1、追著餵飯;

2、嫌慢嫌髒拒絕孩子自己吃飯;

3、總給娃做粥做麵條;

4、用零食當正餐;

5、邊看動畫片邊吃飯。

反之——

✔家長儘量做到這7點

1、給就餐營造儀式感;

2、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3、適時改變食物的性狀;

4、多探索多改變,豐富你的選單;

5、做飯讓孩子參與進來(注意安全);

6、別用零食、果汁、奶灌飽孩子;

7、把寶寶不愛吃的東西混到愛吃的東西里。

熊貓君知道,道理各位聰明的媽媽都懂,但培養娃的餵養習慣,老母親們面臨的困難重重,比如:

805

麵條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醫生:孩子腳上有個長高“開關”,按一按打通腸道,至少多長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