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好為人師,喜好指導——我的教師職業病】

作為教師,我犯有嚴重的職業病——一見小孩子就高興,看見小孩子就想給家長提建議。

比如,看見朋友的小孩——一個才上幼兒園的小孩在畫畫,我就說,“這孩子有繪畫天賦!”

我這不是為了哄孩子和家長高興說得漂亮話,我是有依據的。我說:“你看,孩子畫的畫,整體構圖有美感——具有均衡性、符合黃金分割,這些小孩子肯定沒有學過,老師也肯定沒教過,教的話也不會給一個幼兒園的孩子說這些“術語”,說了孩子也不懂啊!

“孩子畫的線條流暢、自然,色彩搭配和諧,不信你仔細瞧瞧!”

每每如此,家長朋友總會附合著我,甚至假裝仔細地審視一下孩子畫的畫,然後點頭稱是!

我就有些得意:“就是嗎?這叫天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拿過畫筆就能畫畫,特別是構圖,如果天生沒有“美感”,後天再練,也只能叫畫畫,而不會成為藝術家!”

【幼兒園老師發現的鋼琴家】

對於老師誇獎孩子的話,家長是不是需要聽?聽了後要做什麼?考驗著家長的智慧,更關係著孩子一生的前途命運!

2017年4月,CCTV1《朗讀者》上,有一個人朗讀的是《貝多芬傳》。這個人叫吳純,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博士,著名鋼琴演奏家, 曾獲十六項國際大獎。

吳純在《獻給母親的禮物》說,4歲時,一位很有心的幼兒園音樂老師透過一個學期的觀察,發現吳純比別人學得快,唱得準。於是對他母親說:“這個孩子有音樂天賦。”

吳純的母親聽了,就找很多親戚朋友借錢,借了1000元錢買了一架電子琴,雖然當時她的工資每個月只有40元左右。

電子琴學了差不多10個月,電子琴老師又對母親說:“這個孩子樂感很好,常常超額完成作業,應該去學鋼琴。”

當時,一架鋼琴將近5000元錢,在20世紀80年代真是一筆鉅款。可是,母親二話沒說,又去借錢,當然,借了很多人,將一架鋼琴買回家。

1997年,吳純才15歲,烏克蘭音樂學院的波波娃教授到武漢講學,她聽了吳純的演奏後,對母親說:“這個孩子很有才華,可以深造!”。

到烏克蘭學習,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要3000美元(約2.5萬元人民幣)……

1998年冬天,吳純飛往烏克蘭學習,母親在機場將沉甸甸的3000美元交給他,那是她全部的家當……

再後來,吳純獲得了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與媒體學院鋼琴演奏家博士,烏克蘭敖德薩國立音樂研究院鋼琴表演藝術博士、音樂藝術學博士,是目前唯一獲得三個博士學位的中國鋼琴家。

1999年起,吳純博士先後十六次斬獲國際大獎,其中包括:普羅科菲耶夫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李森科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吉列爾斯國際鋼琴比賽金獎,霍洛維茨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克萊涅夫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義大利佈雷西亞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第四名……

吳純的成功,首先是其個人有著音樂天賦,其次得益於他的三個伯樂——幼兒園音樂老師、電子琴音樂老師和烏克蘭音樂學院的波波娃教授,更為關鍵的是他母親的支援——母親對每一個老師的建議都深信不疑,“言聽計從”,無論自己多麼艱難,都要竭盡全力讓兒子的天賦獲得應有“雨露”的滋養。

試想,如果沒有老師的發現和推薦,沒有母親的深信和重視,現在的吳純僅可能僅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業餘鋼琴師,更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早已“泯然眾人亦”……

唐代學者韓愈,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曾感慨:“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現代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人具有多種才能的基因,但具體到每個人,只有一種或幾種才能較為突出,而這種突出的才能是“天生”的,是後天無法培養的。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但這個不一樣,需要給他平臺才能顯現,還需要“伯樂”慧眼識“馬”,更為重要的是“馬”被發現後,家長要按“千里馬”的方式去“餵養”,孩子的“天生才能”最終才會閃光。就像音樂家吳純一樣,得益於“三個老師”的悉心發現,受益於母親的傾心全力的不懈培養。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當下,我們家長,人人都希望孩子成龍飛鳳,但方法卻並不正確。

其一,家長將孩子送進一個個興趣班、特長班,只是按照家長自己的意願,或是趕時尚、隨大流、盲目跟風,並沒有去觀察、研究孩子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天才。因此,家長錢沒少花,孩子力沒少下,到頭來,特長不僅沒有變長,卻成了孩子的“最厭”。

其二,我們現在的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多是“以財為本”,孩子只要送來我就教,有沒有這方面的潛質,與我無關。不像音鋼琴家吳純幼兒園的音樂老師、電子琴教師,不僅教孩子學音樂,更觀察、研究、分析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性,然後反饋給家長。

其三,家長讓孩子上這樣那樣的興趣班、學這樣那樣的特長,並非是想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發展,只是想著孩子升學能不能加分。只要考試加分,孩子有沒有天賦都要學,只要考試不加分,孩子有異秉也要砍掉。沒有人像吳純母親那樣對孩子的“天分”那樣一往情深,堅持不懈,為了孩子“天分”,傾盡全部家當……一言以蔽之,現代的家長讓孩子學特長,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

其四,初中以前,家長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去培訓班、興趣班,而且一送就是幾十個,想著讓孩子多才多藝全面發展,但到了初中以後,孩子的主攻方向就全放在考試的文化課上,興趣、特長、才藝就都放在了一邊,及至孩子進入高中,那就沒有任何的特長和愛好而言了,如此情況下,孩子再好的天賦異秉最終也會湮沒在漫漫題海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如果韓愈活到現在,看到現在家長對孩子興趣、特長教育,會更加感嘆!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幼兒園主題課程《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