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節期間或者是任何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刻,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家孩子被各路親友亂喂吃的。以下隨便列舉幾個場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來寶寶,吃點巧克力糖!”

“大姨給你剝開心果吃!”

“給孩子多吃點我們自家做的滷味!”

大伯用自己沾過自己口水的筷子熱情地給孩子夾菜......

“來,小夥子(5歲男孩),舔一口叔叔的白酒看看啥滋味!”

有的家長不好意思拒絕親朋的“好意”,有的家長沒留意別人給孩子亂喂吃的,導致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吃了很多“垃圾食品”,或者短短一個春節就養成了不好的吃飯習慣,甚至是遭遇了窒息、酒精中毒的危險。

那麼,我們究竟怎樣才能避免孩子被胡亂“投餵”呢?

先來講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事情

據我媽和我家人講,我一歲多的時候,就是在春節期間,家裡有人來走親戚。當時一個大嬸跟我媽嘮嗑,我媽正在給我餵奶。就在餵奶的間歇,我媽也沒怎麼留意的時候,那個大嬸餵我吃了半粒花生。沒一會兒我就咳嗽了起來,我媽還以為我嗆奶了。

我也是生命力頑強,那半粒花生當時好像是沒卡在要害處,我就只是一直咳嗽。直到晚上我才出現呼吸急促的情況,我爸媽還有我姥姥、姥爺、舅舅嚇得趕緊一起帶我去醫院。

醫生檢查說是氣管裡卡東西了,如果自己咳不出來就需要手術取出了。我媽跟我說,當時醫院裡好幾個都是過年期間亂吃東西嗆到氣管的孩子,看著就讓人揪心。

正在醫生準備給我安排手術的時候,我姥姥再次嘗試把我放在腿上一邊禱告、一邊拍著我的後背,就在這個時候我居然一聲咳嗽把那半粒花生咳了出來!我媽撿起花生才恍然大悟,想到是那個大嬸在我喝奶的時候餵我吃的。

家人都說我福大命大,千鈞一髮之際自己把花生吐出來了,不然就要做手術挨刀子!我媽每次講起這件事都還很後怕。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媽對那個大嬸更是一直記恨到現在,完全不能理解她當時為什麼要餵我吃花生!

如今我已經是一位二胎媽媽了,這件事對我家人的影響一直都有,我媽餵我家小姐弟倆吃東西的時候總是很小心謹慎。

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帶娃的經驗來給大家支幾招!

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❶ 教育好孩子

保護孩子的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不想讓他們被隨便“投餵”,就要讓孩子學會說“不”或者懂得徵詢爸爸媽媽的意見。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就為孩子做好教育、立好規矩。

我家小姐弟倆2週歲之前的一日三餐兩點都是單獨做的,不吃大人飯菜。除了三餐,間點會吃水果、酸奶等健康食品。

孩子們從新增輔食開始就是坐著自己的專屬餐椅、使用自己的專屬餐具。從他們十幾個月起就可以自主進食,情緒不好時也會餵飯,但如果真的不想吃了就下桌,不會追著餵飯。因此,一直以來,小姐弟倆都有比較不錯的就餐和飲食習慣。

正在好好吃飯的小姐弟倆~

孩子一歲半以後,我也會給他們吃一些健康零食,比如低鈉海苔、全麥餅乾、天然果蔬乾等。我們大人吃的零食我會明確告訴孩子們這些他們不能吃:

這個太辣了,寶寶吃了嘴巴痛肚子痛;

這個太甜了,寶寶吃了牙齒會壞掉;

這個油炸食品,寶寶吃了會變笨(是真的);

這個碳酸飲料,寶寶喝了會被嗆到……

所以每次我家小姐姐見到沒吃過的食品都會先問我:“媽媽這個是什麼?這個我可以吃嗎?

姐姐三歲以後,偶爾我也會給她吃一些甜食,棒棒糖、冰淇淋等。但弟弟因為目前只有一歲半,一般不會給他吃甜的,姐姐還會幫著我監督弟弟、沒收他手裡的糖果。

今年春節在婆婆家這幾天,我對孩子們的日常教育就體現出來了:

家人給三歲半的小姐姐吃桂圓,她說“我得問問媽媽這個我能不能吃~”

家人拿棒棒糖給孩子們,小姐姐攔住遞給弟弟的糖說“小玉米(弟弟小名)不能吃糖!”

家人在飯前給孩子吃小零食,小姐姐說“媽媽說要吃飯了,現在不能吃~”

家人給孩子擺的大人的碗筷,小姐姐說“我有自己的餐具,小玉米也有自己的!”

家人們都被逗樂了,有的時候孩子講這些話時,我在忙別的並不在現場,都是家人後來轉述給我的。大家對孩子的表現只有表揚和讚許,直誇媽媽教得真好!

家人們的開心果~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教孩子懂得拒絕、懂得徵求爸爸媽媽的意見,這是最好的避免他們被亂喂東西的方式。

❷ 自備餐具和健康零食

春節帶寶寶聚餐或者串門,一定要攜帶寶寶專屬的餐具,這也避免一些不太講究的大人用自己的筷子給寶寶餵食。

最重要的是,要為寶寶準備好適合他們吃的健康食品!雖然不讓亂喂,這大過年的,也得讓寶寶有的吃、吃得開心啊!

6-12個寶寶:自備米粉、溶豆、果蔬泥、肉泥、無新增酸奶等;

1-3歲寶寶:自備輔食食材(比如碎麵條、寶寶醬油、原制乳酪等)到了現做,或者自備做好的、方便攜帶的輔食(比如蝦腸、棗糕、焗飯等);

3歲以上寶寶:自備不含反式脂肪酸、防腐劑、色素等健康零食(比如海苔、低甜棒棒糖等)。

關於如何製作美味營養又方便攜帶的寶寶輔食和糕點,可以參考以下這兩個影片,禾果媽媽手把手教你做芝士夾心蘋果棗糕、金桔味低甜棒棒糖、曲奇餅乾

什麼?你說不知道啥是健康零食?不要緊,禾果媽媽還有這個影片教你認識零食配料表、學會挑選健康零食:

二、開門見山 見招拆招❶ 直言寶寶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

做好上述準備工作後,我們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參加聚會啦!進門坐下後,當親戚朋友拿出各種堅果水果糖果來招待我們時,我們在此時就可以面帶熱情的微笑禮貌地說:

孩子對××××過敏(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著重強調),需要忌口;

孩子太小,別的東西吃不了,我們就吃些水果就好啦!

我自己給孩子帶的有他能吃的零食,他吃這些就行啦!千萬別客氣呀!

我們家對孩子吃零食管得比較嚴格,別見笑哈!

到了吃飯時間,所有人都上桌時,拿出寶寶餐具,一邊用寶寶筷子給孩子夾吃的,一邊笑著跟大家說“平時出門我們都給孩子自備餐具,特別是現在有疫情,更得仔細一些。”讓大家明白不要隨便用自己的筷子勺子給孩子喂吃的。

以上,開門見山,微笑而堅定地表明立場,暗示大家我們家管得嚴,你們誰也別給寶寶亂吃東西!

❷ 採用“迂迴”戰術巧妙化解尷尬

有的親戚朋友可能過於熱情,或者非常執拗,或者就是情商低,講了道理也不聽的,該怎麼辦呢?

比如,某位七大姑八大姨非要塞給孩子一些不健康的高甜食品、油炸食品等,此時,家長就可以代替孩子把這些吃掉!我就這麼幹過!

再或者藉口帶寶寶上個廁所、洗個手什麼的,出來後趕緊聊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掉他們的注意力。

❸ 至親不會得罪,不親不怕得罪

針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不要妥協、不必謙讓、必須拒絕!比如一歲以下寶寶堅決不能吃鹽,咀嚼能力不好的寶寶不可吃整顆堅果,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堅決不能喝酒,哪怕只是舔一口!

正如一開始我分享的個人親身經歷,我無疑是無比幸運的那一個。然而,每一年悲劇都在我們身邊一遍遍上演:

2016年大年初三,兩歲多的小思跟著爸媽到二伯家做客。二伯拿自釀米酒喂孩子,小思喝下一兩多米酒便不省人事。經過全力搶救,孩子雖然甦醒過來了,但被診斷為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智力、運動、語言發育遲滯,只相當於1歲幼兒水平!

2014年的大年初一,一位西安媽媽在微博上發帖,聲淚俱下地描述了一起悲劇:她一位閨蜜的小寶寶,在家庭聚會時被親戚餵了一粒開心果,嗆入氣管後因窒息而不治身亡。

如果有親戚非要給小齡寶寶吃加鹽的飯菜,如果有親戚給牙還沒長全的寶寶吃整顆花生、堅果,如果有親戚開玩笑給孩子嘗酒……不要客氣!嚴詞拒絕!此時不必顧忌面子裡子,孩子的健康和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我們和孩子最親近的家人,比如孩子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等,嚴詞拒絕也不會得罪他們。畢竟都是自家人,而且一次態度強硬可以避免今後持續的不必要的麻煩。今後他們自會掌握分寸,不再挑戰爸爸媽媽的育兒權威。

如果是跟我們和孩子不算那麼親近的親戚,一年也就春節才見上一面,那麼嚴詞拒絕也不怕得罪他們。反正咱們也沒那麼熟,“不要亂餵我家孩子”這點道理都講不通的,大不了經此一事以後減少往來。何必做個“老好人”,我們只需做好父母,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三、不適合幼兒吃的食品“黑名單”

最後禾果媽媽再幫大家列出一份不適合寶寶吃的食品“黑名單”,在人多聚會時,要注意避免給孩子食用或者儘量少吃。

❶ 高鈉食物:

肉湯,再製乳酪,披薩、三明治,薯片,鹹味堅果,鹹菜泡菜,臘腸燻肉等。

❷ 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雞皮,蛋糕,冰淇淋,酥皮面包,椰子片等。

❸ 有窒息風險的食物:

口香糖,Q軟糖,果凍,棉花糖,牛軋糖,硬糖,整勺花生醬,整顆葡萄、櫻桃、聖女果、小金桔等圓形水果,開心果、榛子、杏仁、花生等整顆堅果,爆米花等。

❹ 一歲以內寶寶不能吃的食物:

蜂蜜,未經殺菌消毒的動物奶,牛奶,豆奶,堅硬的食物如堅果,果汁,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等),含糖的飲料等。

❺ 容易誤食的小物件:

硬幣,筆蓋,彈珠,藥物,小發卡,小磁鐵,小積木,紐扣電池等。

爸媽帶孩子外出走親戚時,除了防範親友亂給孩子投餵食物,也要時刻盯緊孩子防止他們自己亂吃或誤食各種東西。

祝大家新春快樂,寶寶們健康平安!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女兒吞下硬幣後,她去了兩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