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節一過,分離就在上演。

返鄉的異地務工父母,踏上了離家的征程。

他們揹負著對子女的美好期待和規劃,卻被迫當“狠心人”: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孤身啟程。

這兩天,看到很多孩子抽泣哭喊不讓父母離開的影片,內心甚是揪痛:

男孩不讓媽媽上車離開,死拽媽媽的頭髮,還想上車把媽媽拉下來。

女孩情緒也很激動,哭累了,嘴巴還一直唸叨“我不喝奶粉了,不要玩具了,不住新房子了,我只想要爸爸媽媽”。

誰見到這樣的畫面,鼻子不會一陣酸?

當了父母后,心裡永遠都有一股對孩子的愧疚感。如今還因為自己的離開,讓孩子哀哀欲絕,想必只會暗暗把自己罵個千遍萬遍。

那句“抱起你就沒辦法養你抱起磚頭就沒辦法抱你”,雖然是很多父母的寫照,但在孩子看來,是藉口,是謊言,是最絕情的拒絕。

曾經試過和女兒短暫的分離。

發現,分離前心情複雜萬分,有很多想和女兒保持密切聯絡的計劃和打算;

可分開後,女兒不在身邊,自然而然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對女兒的關懷自然而然變少了。

按理說,恢復“單身生活”是很快活的事。

然而實際上,心情放鬆不了,不敢貪圖享樂,空閒時間沒打聽女兒過得如何會覺得罪過。

打那以後,對於是否要和孩子分居兩地這件事,我有了更堅定的想法。

01 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孩子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多次場合下,不斷強調父母早年親自帶孩子的好處。

她說,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撫養

尤其是孩子一歲半前,父母親自撫養,是對孩子形成心理控制力的保障。

不單是血緣上和孩子有聯結,在日常生活、三觀塑造上,也要讓孩子經歷到父母的同在。

有了心理控制力,父母才有基本的權威,鎮住孩子,保護孩子。

假如缺乏和孩子最初的血親聯結,那麼日後想要教育孩子,難度係數會急劇上升。

同事小華生完一胎後,想著老公常年出差,自己也有工作,就決定把兒子送到奶奶家。

雖然每年都會抽時間去鄉下探望兒子,但和兒子的關係,始終不親近。

後來兒子大了,她接到身邊,朝夕相處後,發現兒子特別難教,動不動就哭,母子倆很難好好溝通說話。

最氣人的是,兒子每次發脾氣,就不喊她媽媽,還說要回奶奶家永遠不回來。

真把同事整得嗆。雖然她也會在盛怒之下說狠話,但冷靜過後,心裡更多的是後悔。

所以生了二胎後,即便壓力倍增,她也堅決要自己帶,不假他人之手。

每天打仗一樣的生活,給她帶來的除了疲憊和壓力外,還有親自把孩子拉扯大的欣慰感。

或許我們沒辦法預測帶不帶孩子的後果和結局,但從彼此的情感建立上,陪伴在孩子身邊,見證他的成長,才有可能讀懂生兒育女的意義。

02 縱然分別,也不要分離

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如願親自帶孩子長大。畢竟生活所迫,有些背井離鄉承載了太多的負擔。

不得已要和孩子分開,也請不要在情感上分離。

總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存在,離開的理由,好使他心裡有安慰、寄掛和希望。

陳銘在演講中,分享了父親的故事。

在自己的童年印象中,他很少跟父親講話,因為在隱蔽戰線上工作了四十多年的父親,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父親在哪兒,幹什麼,他和母親都不知道。

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對父親的認識。

有關父親的英雄事蹟,他經常耳聞,這無疑讓他對父親的警察形象有更多正面和深刻的感悟。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雖然父親很少在他身邊存在過,但心裡,他永遠給父親留了一個位置。

在他的錢包裡,有一張父親的登記照,那是他從初中畢業起就存放起來的,直到後來博士畢業也沒有收起來。

其實,我們都低估了孩子的認知能力。

雖然分別對他們而言,是極其痛苦的時刻。

但只要他時刻被父母的愛庇護籠罩著,就是苦裡透露出來的甜。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並沒有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開,依舊是那個能讓自己心裡安寧,有所期盼的英雄。

03 孩子心裡有個歸宿,勝過坐擁金山銀山

還記得西安那個被媽媽家暴,仍直言想媽媽的男孩嗎?

明明被媽媽殘忍虐待,滿身累累傷痕,可他沒有半點的怨恨,反倒說:“哪怕她打我,我也願意待在她身邊。”

多心酸的一番話啊!

救助站再好,身邊的老師再溫柔,他還是一廂情願回到媽媽身邊,就算被打被罵,他也渴望心裡有個歸宿。

有人做過一個調查,讓孩子們給自己的媽媽打分。

在媽媽眼裡,孩子有很多扣分項,所以沒有一個孩子能達到滿分。

可孩子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不計較媽媽對自己做過什麼,無一例外全都打了滿分。

這就是我們的孩子。

被狠心對待後,也不會停止愛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看來,父母便是世界。

每次看到這些影片,自己總忍不住要深深反省:

是否帶著成人的偏見,忽略孩子背後的語言含義;是否自己不耐煩,習慣去拒絕孩子的邀請; 是否自私,才會帶著犧牲感看待和孩子間的關係……

成為父母,真不是簡單的四個字。

在它的背後,藏著太多太多值得我們一輩子去探尋的奧秘。

也許在某些時刻,我們難以自控地感到懊悔、愧疚、不配,甚至動了想放棄孩子的念頭。

但也請接納自己。

我們不過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唯一能做的是,在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要懂得清醒剋制自己,能自我緩解就空出多一些時間,假如自己幫不到自己,就要求助別人。

開口請求幫助,絕不是什麼可恥的事。

切記,我們選擇把孩子帶來到世上,就要為他們負責。

如若可以,在他們到來之前,做足最好的準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最美好的迎接禮。

-END-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別以教育的名義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