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對一個小孩來說,對他的教育影響程度最大的不是學校,而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往往身教重於言傳。如果父母一下班回到家裡就是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完全不學習,又怎麼能指望小孩能夠有學習的習慣呢。所以,首先,父母自己要有學習的習慣,在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有很多家長這方面做的很優秀,一下班回到家就放下手機,不開電視。有的家長直接將客廳的電視機撤掉,而用書桌取而代之。客廳中間擺放一個巨大的書桌,下班就在書桌上用電腦辦公,或者看書;小孩則在一邊安安靜靜的做作業,看書。讓客廳變成一個自習室,長期以往,小孩就會養成習慣,學習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並沒有那麼痛苦。
從1、2歲開始,每天晚上睡覺前給小孩讀讀古詩詞;這個階段小孩剛開始學說話,讓他有一個好的語言氛圍,同時讓他早點接觸書籍,讓他對這個好奇,當成他的玩具。有一個語言和學習氛圍的薰陶。等他大一點,上幼兒園了,就可以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等等故事給他聽,有時候也可以讓他講一講其中的故事。
再大一點,上小學了,就可以讓他作為小老師,講他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家長扮演學生,提問,請教,讓他富有成就感。提一些他能答上來的問題,增強他的自信心,他就會更有興趣去學習。多鼓勵,少打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期多帶他去野外玩兒,陶冶情操,還可以將自然科學的一些東西,與玩樂相結合。還可以去一些名勝古蹟去遊玩,這個過程中將古蹟相關的歷史人物、事蹟在玩的過程中進行講解,也是玩和學相結合;也可以在他讀書的過程中引發他的興趣,循著書上寫的,去尋訪歷史人物的足跡。從而讓他更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讓學和玩兒相結合,在遊玩中學;在學中游玩兒。另外各種博物館也都可以多轉轉。
讀小學的時候,就要開始引導他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計劃不宜過於嚴苛,過嚴而達不到反而會折損信心。
多去圖書館聽一聽講座,或者允許的情況下去高校旁聽一些課程,開闊開闊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