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傳統教育容易培養出順從的人,“奇葩“的孩子個性張揚,擁有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的能力。因此,他們在社會上往往比循規蹈矩的孩子混得更好、更有出息!

傳統育兒理念的困局

現在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升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就是非常理想的育兒結果。這一類的父母認為孩子升入重點高中就能考上重點大學,考上重點大學就能夠進入一流企業,從而過上安穩的生活。

傳統教育競爭激烈

也許我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殘酷的高考才進入大學,在入職面試時絞盡腦汁才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但是我們工作生活後,心裡卻多了一絲的違和感,簡單說就是不太開心。一方面這樣的工作太過穩定而單調,另一方面有一些“失落感”,因為環顧那些“奇葩”的孩子,他們更成功、發展空間也更廣闊。

“奇葩”孩子的發展空間更大

傳統育兒理念的弊端

1. “獨木橋”風險係數太大

曾經每個家長都會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刻苦學習,升入清華、北大”,我們來看一下殘酷的現實情況。

一方面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考試上,是非常危險的,另一方面對於普通學生高考上重點大學,這種“獨木橋“風險係數太大。

以重慶(教育資源全國前列)為例,清華、北大在重慶本科一批的錄取總人數為68人,2020年高考重慶報考總人數為28.3萬人,那麼裸分上清華、北大的比率僅為0.024%。

重點大學就是萬人擠獨木橋

農村普通地區(河南、山東、河北)的學生考上211、985高校的錄取比例長期徘徊在1%以下。

2.傳統教育更容易培養“順從的人”

傳統教育容易培養應試型的人才,所謂會考試的“學霸”。這種人具有熱衷學習和考試的能力,能夠安靜坐下來,對老師和家長比較順從,家長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好孩子。

應試教育更容易培養順從的人

但是這種考試型人才明顯缺乏個性,人生規劃缺乏主動性,“綿羊”性格大於“狼性”,喜歡按照父母、老師的期望的樣子去生活。走進社會明顯混不開,工作起來沒有狠勁,缺乏團結同事的手段,在職場沒有自信,在職場多是無用之才。

個人職業規劃

“奇葩”孩子優勢多

1."奇葩”的定義

“奇葩”,原意是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現在比喻不同尋常的優秀文藝作品或非常出眾的人物。常用來比喻某人不落世俗,個性十足。

“奇葩“的人個性十足

2.“奇葩”孩子出路多

實際上社會除了升學考試,每個人其它的出路也不少。現在很多“奇葩”工作年薪都30萬起,所以不要瞧不起那些所謂的“奇葩”工作。

例如:遛狗師”、 “陪跑師”、“玩家修理師”、“酒店體驗師”、“情婦勸退師”、“職業跑腿者”、“失憶傾聽師”等。

奇葩工作薪水比較高

有些父母很有斷舍離的勇氣和大智慧,比較出色的是德雲社郭德綱老師和童話大王鄭淵潔老師。郭德綱老師的兒子郭麒麟初中就輟學,鄭淵潔老師的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就輟學,可是現在他們混得都不錯。

郭麒麟後浪可畏

孫楊、周杰倫在小時候也算一種“奇葩“孩子,現在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王者,所以不要擔心“奇葩“”孩子的出路問題。

各位家長不要擔心“奇葩“孩子沒工作,他們的出路比你多!掙的工資也比你高!

3.“奇葩”孩子樂趣多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傳統教育的弊端,以應試型教育為目標,我們做了太多的“無用功”。孩子學習沒有樂趣,家長陪寫作業也很痛苦—雞飛狗跳。

應試教育有的學生很痛苦

越來越多的家長針對孩子的特長進行悉心培養,讓細緻手巧的孩子全身心的玩泥塑,也許未來國家多了一個大國工匠,少了一個平庸的人。真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待喜歡遊戲的孩子寬鬆一些,沒準這些孩子能夠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為國家參加比賽,獲得獎牌。

適合孩子個性,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我們平穩的工作,退休以後也沒有什麼樂趣,想想就痛苦!“奇葩”的孩子對某種事物有特殊的熱衷,陪伴孩子走向社會,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幸福。

培養孩子對某種事物特殊的熱愛非常寶貴

孩子不太學習,強迫他也沒有多大用處,針對孩子的個性去引導適合孩子自己的道路,培養孩子具備熱衷某種事物的能力,開心做個“奇葩”的孩子也挺好!

讓孩子走適合自己的路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教育,就讓他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小松鼠爸爸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懷孕期間的我吃了哪些維生素和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