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JoJo媽帶孩子回去爺爺奶奶家,在返程的火車上,坐在JoJo媽旁邊的是一個媽媽帶著十歲的小男孩,小男孩趴在座位中間的平面上奮筆疾書的補作業。看小男孩不耐煩的唉聲嘆氣的翻頁和潦草的字跡,JoJo媽問小男孩的媽媽“他這麼不耐煩,怎麼還要他在這種場合下學習,這樣沒什麼效率的”,小男孩的媽媽一臉煩躁的表情說“還不是這小兔崽子不聽話,假期讓他寫作業,只顧著玩,怎麼都不肯寫,這會兒要開學了,才知道補”,原來是這種情況。
國慶長假,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帶孩子回家或是外出旅遊,假期結束後,在返程的火車上和飛機上,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奮筆疾書補作業。真可謂是假期一時爽,補作業累成狗。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好嗎?是正確的嗎?答案毋庸置疑,這種做法非常的錯誤,是孩子欠缺自律的一種表現。
那父母需要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的這種狀況,讓孩子在學習上自律呢?今天JoJo媽跟大家分享一些引導孩子自律的方法。
首先父母要嚴於律己,做好自律的榜樣。父母是孩子行為的導師,孩子會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如果父母有拖延症,做事拖拉,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那孩子也很難逃脫這種行為模式。因此,如果父母想培養自律的孩子,那父母首先得自律。父母可以用淺顯的實際行動讓孩子明白自律的意義,比如說澆花,如果今天不灑水澆花,那花明天就會幹旱而枯萎;比如洗碗,如果今天吃飯之後不洗碗,那明天吃飯就沒有碗用,而且就算推遲到明天,也還是需要洗碗的等等。
其次父母要讓孩子給自己製作自律列表,制定計劃。哪些事情今天必須要,哪些事情可以推遲到明天做,孩子給自己制定計劃,並按照計劃實施。這樣做,既可以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做一個總局規劃,讓孩子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又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容易達標。
最後,父母要嚴格把關,不能放緩要求。自律是一種原則,碰到原則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能輕恕,比如假期開始時,父母要讓孩子規劃好自己的作業,按照計劃,該什麼時候做就什麼時候做,即使碰到很要好的朋友在玩很嗨的遊戲或是看很吸引人的動畫片,也不可以改變計劃,即使孩子哭得鬧得再厲害,也堅決不能心軟,必須讓孩子堅持自己的計劃,畢竟計劃是孩子自己制定的。
自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尤其對於孩子來說,自律是很苛刻,很沒人情味的一種習慣,但是一旦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並享受自律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孩子就很容易堅持。在看別的孩子補作業補到天昏地暗時,孩子內心深處肯定能體味到自律所帶來的喜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