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在父母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多說一句話,因為他的父母一直都牢牢掌握家中的話語權。張帆的父親動不動就擺出自己身為教授的威嚴,哪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口誤。
那句名言警句明明是出自於莎士比亞的書籍中,可父親卻認為這句話出自戴爾卡耐基的書籍中。正當張帆想要糾正錯誤的時候,父親卻霸道地說:“你懂什麼,聽我的才對!”以表現出他自己的權威,張帆只能委屈地閉上了嘴。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他們不想給孩子太多話語權,因為他們想要通過樹立權威讓孩子尊敬自己,不敢忤逆自己。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有些極端的,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尊敬他們,因為被父母掌握話語權的孩子,往往都是不好過的。
☞父母牢牢掌握家中話語權的家庭是什麼樣的?1)孩子找不到歸屬感
父母掌控家中的話語權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找不到歸屬感。因為在家庭中,孩子也屬於其中的一份子,可是如果經常被壓制的話,他們就會覺得家庭的氛圍是十分壓抑的。他們不是不想去與父母辯解,只是平時在被父母教育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奉承和妥協,如此一來,孩子們就會越來越不願與父母交談。
2)孩子被限制,變得膽怯和懦弱
其實孩子也需要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的,如果多次被父母限制,孩子就會因此變得性格扭曲。他們有的時候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在家中沒有話語權,所以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他們也會覺得,是父母低估了自己,嫌棄自己沒有本事,所以在家中不能掌握太多話語權。這兩種想法只要產生其中一種,孩子就會變得膽怯和懦弱。
3)孩子因此不善於表達自己
語言溝通是可以提升一個孩子的交際水平的,如果在家中父母牢牢掌握話語權,而不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那麼孩子的溝通能力就會越來越差。交流也是熟能生巧的,因此可見,沒有話語權的孩子是有多麼的無奈。
父母在掌握話語權的時候應該了解到,孩子也是希望展現出自己的一面的。如果父母總是限制孩子的表達,這隻會讓孩子的生活狀態更加被動。不妨給孩子爭論的權利,這反而會讓他們不斷向上。
☞賦予孩子自由爭論的權利有什麼作用?
辯論是人們通過語言積極交流資訊和鍛鍊思維能力的一種形式,學會辯論,給孩子一個主動發揮的環境,這樣他們可以發現自己、了解自己。
許多父母總是責罵他們的孩子:“聽父母的話,別多說話!”或者看到孩子之間的“爭論”就會立刻強行阻止,殊不知是在剝奪孩子爭論的權利。父母要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他們有自己的自尊和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有和父母一樣的行為地位和權力。也就是說,他們期望可以和父母交流思想、情感和參與社會活動。
孩子們的爭論表達了他們幼稚心靈的感知,這可以積極運用大腦,組織語言和詞彙,儘快表達自我意識。
這難道不是一個積極的現象嗎?
當然,父母平時教育孩子,應該強調平等待人,用理性說服人們,而不是用粗魯和下流的話來進行人身攻擊。在這一點上父母應該信任孩子,他們的爭論其實是在探索這個世界的真理,達到理解和認知的統一。
孩子和他們的長輩之間的糾紛不應被視為對長輩的不尊重或冒犯。很多時候,他們的論點只是對某件特定事情產生的獨立意見。雖然可能是片面的、不成熟的,但通過這種論證,孩子可以向其他人學習有用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加深與父母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這種爭論是他們對長輩信任的特殊表現方式,因為他們認為在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後,父母一定會給他們答案。他們經常會對自己的小發現感到高興,併為能夠以這樣的身份與父母交談而自豪。
因此,面對他們充滿激情的語氣,父母應該接受平等對話的角色,表達父母自己的理解和知識,讓他們認識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過父母也應該注意,與孩子意見不和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當父母與孩子意見不和時,應當如何爭論為佳一旦父母在與孩子爭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錯誤,父母應該儘快改正。父母不應該用孩子不理解的道理或者片面的道理來維持父母所謂的“長者”形象,如果是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失望,降低他們對父母的信任。
爭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真相,所以當父母都說不準真相的時候,最好通過有效的方式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便於雙方能夠對真相有一個更好的認知。
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探索與發現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爭論不需要傷和氣,只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探討這個世界的真理而已。
所以千萬不要把爭論當作是一種爭吵,只是父母與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而已。特別是孩子能暴露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通過與父母的交流加深印象,改變之前的錯誤,這是提升孩子認知和理解的最佳辦法。積極地發揮爭論的作用,不要壓制孩子,這才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睿智。
————————————
爸爸媽媽的育兒良方,你值得擁有!
讓孩子擁有雙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