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一切人格特徵,追根溯源都能從父母那裡找到原因。首先,父母關係融洽,幸福和睦的家庭裡的孩子,才會有安全感。而相反,父母經常吵架甚至發生家庭暴力的,孩子會十分沒有安全感,自卑就會如影隨形。所以,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培養自信人格的最基本土壤。
從小孩1、2歲開始,喜歡到處摸索,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摸一摸,咬一咬;到後來牙牙學語,到處爬到處跑;再到長大了愛問東問西;再到長大開始叛逆;整個成長過程,父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對孩子動輒呵斥,發脾氣,更不能把他當不良做情緒的宣洩物。要認識到小孩也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他當做自己的附屬物。
對於幼兒時期小孩的好奇心,要予以尊重和鼓勵,對於他們關心的事物和問題要耐心介紹和解答。並且,多主動與小孩溝通,甚至向小孩請教一些問題,讓他在作為老師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充分的自信。對於一些事情,可以故意裝作不知道,讓小孩解答;或者與小孩進行辯論,故意輸給小孩,讓他在勝利的過程中獲得更強的自信。對於熟悉常走的路,可以讓小孩走在前面帶路,以培養他的自信。
對於小孩取得的成績,要做一些具體的肯定和表揚;著重肯定他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對於失敗,也要從中找到閃光點,進行肯定。並且強調失敗的經驗,要總結,讓下一步行動離成功更近一步。可以將“試錯理論”介紹給孩子。等等,讓小孩正視失敗,對失敗有正確的態度。甚至要主動設計一些打擊,讓他在打擊失敗中變得堅強。樹立正確的失敗觀。對於失敗要寬容。
揚長避短,根據小孩的性格,儘量讓做一些適合他性格的事情,並將他的長處發揮到最大;而不是相反,拼命的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短板。
給予小孩自己的領地和時間,不要事無鉅細的管理他的一切;留一些空間讓他自己管理並且生長和發展。
不當眾說他的缺點,更不能當眾嘲笑。不要拿小孩跟別人家小孩做比較,把“xx家小孩怎樣怎樣,你怎麼就不如他呢”當做口頭禪。
鼓勵小孩多參加群體活動,結交朋友,鼓勵孩子多運動。
在家中設定展示區,展示他的畫、手工、文章、書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