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還在上班的時候,接到了老媽的電話,一聽卻是女兒的聲音。

原來是小傢伙和小哥哥在家裡玩。因為昨天就收到了絨豆豆的玩具,約好週末再玩,結果她心急,要馬上和小哥哥一起玩。我想勸說她多點耐心,女兒現在玩或者週末玩,其實沒有多大差別,但我有點擔心玩具組裝不對,會讓部分材料廢棄,到時候就無法做成完整的玩具。

但小傢伙心急起來,什麼都聽不進。我以為電話結束了,女兒可能會放棄玩新玩具。

等到我回到家,女兒迫不及待地帶我去看她自己拼裝的玩具。拿出玩具,小傢伙一臉傲嬌,這效果圖和實體圖還是挺像地,我心裡還是非常驚喜的。

我問她怎麼做到的,她說,看著說明書就知道怎麼拼裝。一邊說,還一邊拿起一個多餘的絨豆豆配件演示給我看。開啟塑膠外殼,用手把絨絨壓得蓬鬆,然後粘上點狀膠,隨後粘到塑膠模具就好了。嘿,小傢伙真的會看玩具組裝說明了,了不起,看來我的擔心真的很多餘。

過了一會,老媽還悄悄湊到我耳邊說了下午的事。

原來,老媽也試圖讓小傢伙等等,結果她還在回覆我電話時,小傢伙已經拿著凳子去取了玩具,開始組裝了。一開始老媽也擔心孩子會把玩具弄得亂糟糟,結果等她晾完衣服,發現小傢伙做得還挺像模像樣的,內心也一陣欣喜。

雖然是一件簡單的玩具組裝小事,我在過程中卻看見了這3點:

1 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是指數級提升的,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有限來限制孩子的無限。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面對新的玩具,不知道怎麼使用,只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嘗試,比如把膠帶貼到牆上,或者剪得形狀和原本設計的差別大很多。去年上小班的時候,我還記得擔心女兒使用剪刀會傷到自己。結果中班上了半年之後,現在女兒一看我做手工,就會要求來幫忙剪東西。雖然有點小偏差,但已經越來越完美了。原來的小手都握不住剪刀,現在用起剪刀輕車熟路。

昨天還特意教我,剪刀遞給別人的時候要把手柄朝向別人,要不然就是不禮貌。

我很好奇,她怎麼知道這點的呢?原來,是哥哥送的巧虎繪本里這樣說的。小傢伙就很開心地來教媽媽了。

5歲的孩子,看繪本就能知道生活的常識,有些還是容易被家人所忽視的。拿剪刀這個注意事項,我好想還是前兩年看一本書的時候留心到的。

孩子接觸的東西,比我的生活圈子都大。心裡不得不感慨,現在孩子的學習素材真的很廣,有實體的,有理論的,還有某些可能是被窩忽視的。

如果我只按照慣性思維來看待孩子,孩子的嘗試能力和學習能力就可能被低估了。

就像自己父母之前只按照學習成績為單一維度來要求我們一樣,現在看來,這樣的人生維度真的太單一,也太過狹窄。如果自己能在小時候多些其他的興趣和嘗試,人生也可能不一樣。

當然,我明白,那個時代給與我們父母的非常有限,他們可能已經做到了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為了避免可能的限制,我需要學習的是,接納孩子最真實的一面,多給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間和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無限可能成為現實。

2 孩子的自我覺察和努力,源於媽媽的愛和反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回家,女兒都會很認真地告訴我,她要送我禮物。然後噔噔地跑到書房去拿自己製作的作品,有不沾布小雪人,有摺疊卡片,還有卡紙冰棒。

每次收到後,我都會很好奇,這個製作的是什麼。

因為女兒的作品非常地抽象,像我這樣的平凡大腦,是沒法看懂的。有時候,我覺得是蚊香圈,經過確認,才會發現那是正在睡覺的蝸牛。每次介紹禮物的時候,女兒的兩眼都帶著光,很難忽略她臉上的開心。

“媽媽,我愛你,我想送你很多很多的禮物。”

“太棒了,你做的禮物就是媽媽最喜歡的。你能自己做禮物,這可是非常棒的能力。媽媽好開心。”

可能是我接納禮物的微笑,也可能是我放置禮物的那種儀式感,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是被重視的。她通過了贈送禮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也可能是因為我喜歡送各種玩具禮物給寶貝,她也學會了這種方式來表達愛吧。

但玩具壞了又會怎樣?是擔心廢棄了,自己又要花錢買,還是擔心孩子會因為玩耍不當導致出現意外的危險?

本質上,我還是對孩子的能力有懷疑。

小時候,我弄壞了東西。有時候是玩具,有時候是家裡大人的工具,壞了之後免不了捱揍。我是不是把捱揍的潛在擔憂附加在孩子身上?陪伴孩子的時候,總是能在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自己又會在某些時刻幻化為自己的父母,總是帶著一絲的成長烙印。

如果能鼓勵童年的自己,讓自己多些勇氣去嘗試和探索,可能就不會有太多顧忌。

理清童年時自己的恐懼,成年後能看清恐懼背後的原因,自己也會變得更輕鬆。

愛父母,接納他們帶給自己的一切,相信他們已經提供了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愛。我也能更好地放下恐懼,全心全意地傳遞自己的愛。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歸於自然,把孩子看作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