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愛彌兒》這本書人們對它的評價相當高。歌德稱《愛彌兒》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閱讀《愛彌兒》而忘卻了十幾年定時散步的習慣;杜威在《明日之學校》中說,“我們現在努力追求教育改進,其要點已被盧梭一語道破”。

可我曾經入了寶山空手而歸。記得多年前我曾在學校圖書室借閱過這本書,可是讀了很少內容就歸還了。由於臨近放假,管理員按學校規定催還圖書,說是開學後可以續借。記得後來我沒有續借,想是那時對於閱讀教育專著有畏難情緒吧。

若干年後,我再次從書店把《愛彌兒》帶回了家。由於有了歲月的積澱和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再讀這本書,感覺自己理解起來尚不大難,但是也並非能夠完全讀懂。我初步打算用至少兩週的時間來細品慢讀。

今天讀完了序言和第一卷,僅僅76頁內容,感覺讀得很慢。在讀的過程中,記了一些筆記,對於不明白的地方進行了回讀,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來理解,雖然感覺有些地方讀得不通透,但內心已經感受到《愛彌兒》帶來的強烈震撼了。

01

這本書的第一卷前面,加了“出版說明”和原序,閱讀這部分內容,能夠使讀者很容易窺見全書的主要內容及其寫作背景。使我們對盧梭的觀點也有了大致的瞭解。

《愛彌兒》寫於1757年,是盧梭重要的教育學著作。全書內容共五卷,盧梭透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系統地闡述了以自然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在愛彌兒身上,盧梭傾注了培育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新人”的理想。

1762年這本書第一次出版時,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那個時代學校附屬於教會,兒童的個性發展受到了宗教信條的束縛。盧梭提倡自然教育,以兒童為中心,主張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進行教育,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多年後的今天,面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困惑,這本書中的觀點依然能夠給我們以智慧的啟迪。比如序言中的這句話:“我們對兒童是一點也不理解的,對於他們的觀念錯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於研究成年人應該知道些什麼,可是卻不考慮孩子們按其能力能夠學到些什麼,他們總是把小孩子當大人看待,而不想想他還沒有成人哩。”

當我讀到它時,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們的錯誤做法。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衣食無憂就行,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懷著補償心理,把孩子照顧得像富二代一般,但是卻很少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導致一些孩子,在寵溺之下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又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實行“揠苗助長”式教育,一心想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整天帶著孩子去上各種的輔導班、興趣班。適當地參加一些培訓未嘗不可,但是過度開發智力,讓小孩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這就不足取了。

像這樣能引發人思考的深邃觀點,書中比比皆是。若是家長們都能讀讀這本書,懂得尊重兒童的天性,擺正成人與孩子的世界觀,“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選擇方式方法來配合教師教育孩子,應該能夠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長吧。

02

在第一卷中,盧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他認為在這一階段要解除兒童身體上的一切桎梏,鍛鍊他們的體格,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為兒童樹立一生幸福的基礎。閱讀這一章時,常常會引發讀者反思當今社會人們在撫養和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些錯誤做法。

盧梭在書中提到了一些兒童剛出孃胎,就被襁褓包裹著,甚至於用各樣的衣服和帶子把他捆紮起來。他認為這樣殘酷的束縛,最終會使新生兒在掙扎中耗盡了體力,延遲了發育,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脾氣和性格。這些孩子從出生起,就不得不接受成人強加給他們的痛苦。

我們這個地方從前對待小孩子也是如此。新生兒都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用帶子把孩子的腿紮起來,說是這樣可以使孩子長大後腿更直。有些人因為小時遭受如果束縛,長大以後腿都變形了。又有人說扁頭更好看,於是孩子小的時候讓他枕著書本睡,還用書本從兩邊把他的頭抵住,讓他整日仰面躺著,幾個月之後頭型便固定了。這樣的束縛對於嬰孩來說究竟是怎樣的痛苦,卻沒有人去想過他們的感受。只是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只能無條件接受了。這樣一想,便為那小小的嬰孩而感到心疼。又為現在的孩子感到慶幸,終於可以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健康長大。

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的確很多人從幼年起,就得到了父母精心的呵護,享受了親情的溫暖。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親子關係非常的融洽,這使得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自信,有滿滿的幸福感。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被迫從小就與父母分離,得不到來自父母的呵護。

就如書中提到的一些美貌的母親不願意親自餵養嬰兒,把孩子送到鄉下交給別人去哺養。而謹慎的丈夫為了安靜地過日子,便犧牲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這樣一來,幼小的孩子便離開父母生活,漸漸地和父母之間變得生疏起來。這對於養育孩子來說也是很不利的。畢竟正如盧梭所說,“由明理有識而心眼偏窄的父親去培養,也許比比世界上最能幹的教師還要好些。”因為“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不能借口貧困,工作或者人的尊敬而免除親自教養孩子的責任”。這一點是每個做父母的應該懂得的。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一些年輕的父母也忽視了培養親子感情。那些生完孩子不久的父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便去了遙遠的城市,一年半載才回來一次。他們想著多賺一些錢,讓孩子的生活條件更好一些。可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缺少關愛,或者由於長輩的溺愛變得乖僻任性。有人說“樹大自直”,可是習性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去打工了,平時很少回來,只是按月打錢過去。孩子跟著長輩生活無憂,但是沒有父母的管束養成良好的習慣,隨著年齡變大,孩子越發放縱自己。學習不上心,經常去網咖玩,爺爺奶奶根本也管不了。老師聯絡父母。而父母在外,又無力監管,只好在家裡買臺電腦,試圖拴住孩子,但孩子沉迷其中,最終荒廢了學業,父母悔之晚矣。

這樣的情況,絕不是特例。春節聯歡晚會上賈玲、張小斐的《真假老師》,講述的不就是這樣的故事嗎?當然在鄉村,有更多的留守兒童,這樣的情況就更為普遍。這的確應該引起做家長的反思。對孩子的陪伴,親子感情的培養,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第一卷中還有一些對家長特別有啟發的觀點。比如“多給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孩子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她們使孩子沉浸在溫柔舒適的生活裡,實際是在給他們準備苦難;她們把他們身上的毛孔開啟,讓各種各樣的疾病侵襲,使他們長大的時候,些疾病的犧牲品。”“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裡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

……

靜心地閱讀,不斷反思,儘可能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理解盧梭的教育思想。《愛彌兒》第一卷中對於家庭教育的相關闡述,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它可以稱得上是家庭教育的一劑良方。希望更多年輕的父母都能夠讀讀這本書,相信會有很多收穫的。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有萌寶2歲,哭鬧不止,只需5招,1分鐘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