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睡不著、睡不好,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

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

翻來覆去到天明~

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嬰兒般的睡眠

但其實寶寶也存在睡眠障礙

你問一萬個媽媽

帶娃頭兩年最辛苦的是什麼

想必大部分寶媽都會說

抱睡、奶睡、入睡困難、頻繁夜醒……

哄睡2小時睡覺5分鐘

比定時器還要準

我們都知道,睡眠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寶寶的體格生長,還能促進寶寶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發展。寶寶睡眠質量的好壞,尤其是夜間睡眠效率的高低,可以影響寶寶的體重、身高及認知能力的發育。給寶寶建立一個高效優質的睡眠能提高寶寶認知發育水平。從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更好地促進寶寶健康地成長!

有研究顯示,夜間睡眠質量不僅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是家庭關係的影響因素。

寶寶剛出生時尚未形成睡眠晝夜節律,分不清白天與黑夜,每天除了哺乳與排洩所用時間,其餘均處在睡眠狀態,但易受周圍環境的干擾。

寶寶出生3~4個月時,在外界光照、聲音等刺激下,逐步適應外界環境,睡眠晝夜節律初步形成,白天清醒時間延長,睡眠更多集中於夜晚完成,體內褪黑素分泌出現晝夜波動。睡眠中寶寶會出現肢體顫抖、吸吮、扮鬼臉、抽動鼻子、微笑等各式各樣豐富的表情活動,這些都是寶寶活躍睡眠過程的正常表現。

出生5~12個月時,寶寶的睡眠模式逐漸向成人發展,逐漸變為“晚上主要睡覺,白天主要活動”的狀態,白天小睡次數逐漸減少,每次小睡持續時間也逐漸縮短;夜間連續睡眠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寶寶到1歲時,基本上可以建立較穩定的睡眠模式,即長時間的夜間睡眠和白天2次短暫的小睡模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0-3月齡寶寶每天睡眠時間14-17小時4-11月齡寶寶每天睡眠時間12-16小時。但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每個寶寶睡眠時間不完全相同,可能相差好幾個小時,以下推薦的可作為參考。

引起睡眠問題有諸多因素,例如寶寶正處於出牙期,寶寶的消化問題,近期身體不舒服(感冒、腹瀉等),除了這些病理性因素,有沒有其他原因導致寶寶是個“睡渣”,答案是肯定有。

首先我們來初步瞭解一下使機體產生睏意的過程:光線→視網膜→感光細胞、視神經→視交叉上核→松果體→褪黑素/睡眠荷爾蒙→睏意。

問題來了,寶寶們睡前環境是怎樣的?一些寶媽們擔心寶寶怕黑,特地將房間光線調亮,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睡眠。另外,一些寶媽們擔心寶寶著涼,將寶寶裹得厚厚實實的,這也是所謂的“媽媽覺得我冷”吧,難為寶寶有時候也只能以哭泣和醒來的方式來反抗。

在門診中瞭解到大部分時候都存在奶睡、抱睡的習慣,只要寶寶一哭,媽媽立馬給予奶嘴或者吸吮母乳或者將寶寶抱在懷裡直至熟睡才放到床上,久而久之,這些行為會導致寶寶把睡眠和喝奶聯絡起來,以為要靠喝奶/擁抱才能安撫自己入睡。

1.睡前環境保持舒適且安靜:調暗臥室燈光,避免以電子產品引導寶寶入睡,因電子螢幕會減少褪黑素分泌,減少寶寶的睏意。

2.識別寶寶睏意徵象:比如寶寶打哈欠、揉眼睛、雙眼無神等現象說明其出現睏意,可將寶寶放到床上養成自主入睡的習慣。

3.避免奶睡、抱睡的不良習慣:寶媽可以透過觀察寶寶初步睡眠時間來調整作息安排,建立一個規律的睡前程式,比如睡前奶儘量不帶進臥室,使寶寶逐步養成睡眠和喝奶、玩耍是分開的意識,在客廳喝完奶後給寶寶刷牙、洗澡、換尿不溼等睡前活動,並告訴寶寶睡覺時間。

4.寶寶夜間醒來時不要立馬給予餵奶:因其哭聲有很多不同的需求,比如尿溼了,被子捂得太熱了等,可以先等待3-5分鐘,看寶寶是否能夠自行安靜下來。

01

如果您對改善寶寶睡眠問題信心不足。

02

如果您想知道給寶寶建立良好睡眠習慣從什麼時候開始?如何培養?

03

如果您想知道如何改掉奶睡/抱睡的習慣?

睡眠障礙門診將手把手指導您,讓寶寶成為“睡眠天使”不再是幻想 。

睡眠障礙門診時間:每週三下午,每週五上午

地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湖濱院區兒童保健科門診5樓(杭州市下城區竹竿巷57號)

9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何給孩子智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