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肯定有感觸,自打有了寶寶,家裡遠不如之前乾淨整潔。
從前用來整理家居的時間,現在用來照顧寶寶。陪寶寶玩要時間,幫寶寶弄輔食要時間,寶寶玩具要整理也得要時間;最無奈的是當我們好不容易把家裡收拾一回之後,寶寶玩一輪,又髒了亂了。
眼下是過年,聚會上熱熱鬧鬧,興高采烈,聚會過後就是一堆家務活了。
噢嗚,這感覺我可是深有體會的。
還好,這些都成為過去。
那麼,我又是怎樣讓寶寶主動做家務的呢?
01---把家務活變成快樂的親子游戲
記得那一年過年時寶寶才一歲多,親戚聚會,聚會上好幾個娃娃一起玩得好不亦樂乎啊!聚會過後就是一堆狼藉。
平時也已經收拾不過來了;沒想到這過年,家務活還得翻倍的量啊!
當時的我,是帶著複雜又疲憊的心拿起抹布準備抹桌子,碰巧看到寶寶正坐在旁邊看著我。
於是我跟她說:
“寶寶,媽媽現在來玩一個抹桌子的遊戲,你看,媽媽把這個神奇抹布攤開,又在桌子上這樣一擦,哇,桌子上的這些東西就粘到抹布上了,真神奇啊!”
我一邊說一邊示範。
果然吸引了她的巨大好奇。
她走過來伸手拿我的抹布來擦。
看著她那好奇勁兒,真逗。
我接著跟她說:
“來吧,我們一起玩擦桌子游戲,你看,用這神奇抹布一擦就黏住桌子上的這些碎東西了。哈哈。”
我還特地邊說邊哼著調調,她聽了也很開心,擦得很來勁兒。
當然,她第一次擦桌子並沒有擦乾淨。
不過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給予她快樂有趣的體驗。
擦完後,當然不能忘記給予寶寶鼓勵和肯定。
“哇,媽媽聽到桌子說她很喜歡你幫它做清潔,因為你擦的它很舒服!神奇抹布也表揚你是個愛乾淨的小寶貝呢!明天我們再一起來玩擦桌子游戲,好不好?”
寶寶點了點頭。
所以,給予寶寶快樂有趣的家務體驗,是吸引其興趣的法寶。當寶寶體驗到家務如同遊戲般一樣的有趣,寶寶自然就願意主動參與了!
另外,寶寶在7歲前都有泛靈心理,即認為身邊的一切物體如桌子椅子小花小草,都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的。所以,在給予寶寶鼓勵時,可以巧用“心理”,讓寶寶“傾聽”,到物體的“聲音 ” ;這也是讓寶寶體驗到樂趣,提高積極性的一個好辦法。
02---父母合力,營造家庭氛圍
心理學權威專家李玫瑾教授曾一語中的:“父親是榜樣,母親是基石。”基石的比喻就把母親的影響力先於父親的事實講的很精闢。
接著,李教授是這樣進一步分析母親的角色的,“母親的情感養育,是孩子生命的起點。6歲以前,母親對孩子的陪伴,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從李教授的解讀可以看出,父母的示範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而母親在孩子生命早期的影響力更大。
誠然,我們希望孩子能主動做家務,做父母的就得要去做家務。
說到這裡,相信寶爸寶媽們都會認同。
但也有不少爸爸媽媽會問,現實就是父母有去做,但寶寶不參與啊!為什麼呢?
答案是缺少了父母的合力。
如果希望寶寶主動參與家務,做父母的就要分好工,配合好,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勞動氛圍。這就是父母的合力
比如,當媽媽在做飯,爸爸陪寶寶玩的時候,可以有意無意告訴寶寶:
“你看,媽媽在給我們做飯,有了媽媽做的可口飯菜,我們就有力氣坐在這裡玩遊戲。寶寶,你再稍微長大些我們就一起去幫媽媽好不好?”
當爸爸在操勞家務的時候,媽媽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這樣引導寶寶。
為什麼要這樣做?
大家都知道,當父母在某個理念達成一致的時候,孩子才能完全吸收這個理念。
就是說,要灌輸給寶寶一個理念,就必須父母兩人同時發力,這樣效果才是最好的。
因為對於寶寶而言,父母就是她世界裡最重要的兩個人,如果這兩個人都能彼此唱和去營造勞動的氛圍、肯定家務付出的意義,當兩人這樣做的次數夠多,寶寶耳濡目染的夠深時,寶寶自然就會願意去參與付出。
當爸爸陪寶寶玩的時候,多在寶寶面前誇獎媽媽做家務的付出,而當媽媽陪寶寶的時候,又多在寶寶面前肯定爸爸做家務的付出。
最後都一樣告訴了寶寶“對於做家務付出,我是很欣賞的”。
這樣寶寶就會打從心裡對做家務生出自豪感。
她就不會抗拒了。
她自然對家務就是肯定的態度。因為爸爸告訴寶寶這是值得肯定的,媽媽又告訴寶寶這是值得肯定的。在寶寶的世界裡,最重要的兩個人都是肯定的態度,那寶寶心裡就自然會對此持肯定的態度。
這也是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所以,父母合力營造氛圍,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寶寶形成主動做家務的意識。
03---如何把握培養寶寶做家務的關鍵期
要把握住培養寶寶做家務的關鍵期,就要了解清楚寶寶多大可以做家務?家務的量又怎麼把握?
一般來說,寶寶學習做家務有以下幾個階段。
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起始階段(10個月到3歲):重在意識的培養
10-24個月
讓寶寶力所能及地做能力範圍內的自理,如喝水、吃飯等。此時寶寶參與不了什麼家務,但會對大人做的家務感興趣,可以參照前面的方法讓寶寶體驗其中的樂趣即可。
2-3歲
簡單洗漱;
整理玩具;
和大人一起澆花和掃地;
和大人一起扔垃圾
此時寶寶做這些簡單家務時,要有大人的陪伴,不能讓寶寶單獨做哈。如果是單獨做,往往寶寶就不做了。
記住此時重要的是引導寶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意識。
學習階段(3-6歲):強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來做”意識,學會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
3-4歲
學整理床鋪;
學掃地;
練習自己刷牙;(可以孩子自己刷一次後,爸爸媽媽再幫忙刷一次)
4-6歲
學習獨立穿衣;
整理小書包;
飯後收拾餐桌;
跟著媽媽做廚房小家務;
深入階段(6-8歲):此時孩子已進入小學,要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為家人做固定的家務。
6-8歲
獨立整理好床鋪;
獨立掃地;
自己刷牙;
學會安全使用一些家電;
幫忙拖地等家庭清潔;
整理上學用品;
在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
和大人一起晾曬衣服、收拾髒衣服
強化階段(8-12歲):此時應給予孩子更多的責任,並鼓勵其獨立為家人做家務。
8-12歲
學著為家人做飯;
自主穿搭衣服;
和家人一起進行家庭大掃除(頻率可以每週或者每月一次);
把自己房間收拾整齊乾淨;
參與策劃家庭的野餐或旅遊等出行活動;
學會使用大家電如微波爐等。
把握好培養寶寶最家務的關鍵期,就能在時機最恰當的時候讓寶寶參與能力範圍所能及的家務。培養起寶寶的主動性才能事半功倍哦。
培養孩子家務的主動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期的堅持。
一開始一定要賦予樂趣,並把握好家務的類別和量;同時父母也要長期合力去營造良好的家庭勞動氛圍。
相信爸爸媽媽看到這裡,已經對培養寶寶家務的主動性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