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家長而言,教育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未來。

但過度的依賴資源和環境的改變,而忽視自身的改變,對家庭教育來說也不是一個利好的事,內因才是決定性因素。改變從自身做起。

成年人不應該過度規劃孩子的未來。還給孩子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也許當下,還是會因為優質資源稀缺而很難放下,或者依然很焦慮。

那麼,我們更應該內觀自己,提升自己。當整個社會都在轉型的時候,教育一定會轉型。因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培養首先在於家庭教育。

那麼如何讓孩子獨立正向成長,家長也能松一口呢?3點辦法分享給大家。

1、先要“斷奶”

一開始,老倆口還挺樂呵地照顧孫子,直到孫子4歲多,他們漸漸覺得力不從心,然而,想想能為了兒子少點壓力,就忍下來了。老倆口心裡也矛盾:既希望孩子獨立,又失落於孩子可能不需要父母了,同時還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像小盧父母這樣含辛茹苦的中國式家長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他們把自己的價值感都放在孩子身上,看不到自身價值。而作為父母最應該的就是放手,付出再多,孩子也覺得理所當然。而子女最應該的是要獨立。因為你不能永遠依賴父母。只有“斷奶”,才是一個家庭走向成熟的開始。

2、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本是關漢卿的一句詩,但對於當代父母來講卻是一種智慧。錢學森在對兒子錢永剛的教育上,就提倡“不教而教”。讓兒子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自己不僅可以專注於學術研究,還享受著自己的生活樂趣。而且自己和孩子都有著巨大的成就。

為人父母,也是如此。兒大不由娘。過度的關心顯得多餘,反而讓孩子做什麼都縮手縮腳。與其讓孩子將自己的關心誤會成指手畫腳。莫不如合理退場,享受生活。

3、要各自成長

在傳統觀念裡,身為子女總認為需要對父母言聽計從。而父母都覺得要對兒女無微不至。其實,這往往最會成為彼此矛盾的始作俑者。

在親子關係裡最重要的是自我成長。父母的成長在於逐漸擁有自我,比如你喜歡唱歌,那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中,提升自己的唱歌水平。將對孩子的關注都轉移到興趣上,這樣反而活得舒心。

而孩子的成長在於:你可以脫離家庭,變得獨當一面,在這個基礎上多和父母聊聊天。你的一句叮嚀,倒一杯水的動作,都會讓父母看到你愛他們的模樣。而另一方面,你與父母都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

對於親情,合理收縮的另一面其實是親子關係的平等和獨立。我們與父母的生活重心都應該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誰為了誰而活。在相互獨立的基礎上,再多些關心,多些參與,這是親子關係比較就好的模樣。

作為家長,我們要提升自己的眼光,放眼看看這個世界,從前世界對人才的需求和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哪些不同?俯瞰古今後,判斷未來的趨勢將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如果我們能做到清醒和獨立,無疑,我們將擁有更廣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如此,我們將不再受制於環境,不再畏懼於未知。

對於家長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你怎麼看呢?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子還是傻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