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兒童常見的症狀,最容易引起父母親和長輩們的擔心。正常小孩腋下體溫是36-37℃,腋表如果超過37.3℃即可認為是發熱了。那麼嬰幼兒發燒,應立即退燒,燒得太久,會燒壞腦子,留下後遺症嗎?
這是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的,其實發燒本身對人體並沒有危害,只有因腦炎等疾病導致腦組織受病毒侵害才可能影響智慧。而在38度左右,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必要為其服用退燒藥的,自行退燒反而更能夠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發熱也並不一定意味著病重,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的。
一般來說,感染性疾病是兒童發熱的首要病因,由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感染引起。
而常見的原因主要有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或肺炎引起的發熱;積食引起發熱,因為寶寶脾胃功能沒有健全;輪狀病毒感染,秋冬季節是高發期;皰疹性病毒引起的發熱等。
那麼,當碰到孩子發燒的情況時,我們在家庭中應該如何正確護理呢?
1.要有一個清潔、安靜的環境讓寶寶休息。保持空氣流通,每天至少通風1次(將患兒轉移到其他房間),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儘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於患兒的休息;
2.要進行體溫觀察。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高熱患兒每1-2小時測量一次,用退熱藥時多飲水;
3.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等,伴有腹瀉的患兒注意留大便標本化驗。
4.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高熱量高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可選擇米湯、綠豆湯、果汁(梨汁、西瓜汁、橙汁)等,保證足夠的水分供給。要注意的是,發熱會造成孩子食慾不振,不要強迫進食,只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水分,一兩天不吃飯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5.保持面板清潔乾燥,汗溼的衣服及時更換。發熱的患兒衣服不宜過厚,特別是嬰兒不可裹得太緊,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
關於降低體溫的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物理降溫,一是藥物降溫。具體應用哪一種降溫方法為好,應該根據患兒的年齡、體質和發熱程度來決定。
一般寶寶發燒在38.5度以下建議物理降溫。發燒要經過三個階段:發冷、發熱、發汗。當發熱處在高溫維持期和體溫下降期時,只要是發熱(不用管孩子溫度具體是多少),並且孩子出現不舒服的表現,可以使用物理降溫。推薦使用降低室溫、減少衣服、溫水擦浴,不推薦使用冰袋。
除非大孩子,使用冰袋能讓他們感覺舒服。溫水擦浴的方式也要遵循孩子的意願。必須讓孩子覺得溫水擦浴舒服,如果孩子拒絕,強行擦浴反而會使體溫更高。
2.而當腋溫38.5℃以上或出現明顯不適時,建議根據醫生建議採用退熱治療。
吃完退燒藥後,適量飲水(開水、果汁、補液鹽,隨孩子喜歡喝)對降溫有幫助,防止寶寶脫水,保證孩子有足夠的尿量就可以(小寶寶4-6小時、大寶寶6-8小時內有小便是正常的)。
當寶寶精神狀況不好(嗜睡、打蔫、食慾差、哭鬧煩躁)時,吃退燒藥不必死守38.5℃,更要看看寶寶現在是不是難受;精神不好,稍低於38.5℃也能吃藥。
我認為睡眠是人體很好的修復過程,若發燒過程中孩子可以睡著,那就不要叫起來喂藥,擦身等。另外,如果孩子有心臟疾病、貧血、免疫系統缺陷、肺部疾病、代謝系統疾病、熱性驚厥病史,推薦體溫(肛溫)大於38.0攝氏度時使用退熱藥。
當然,我是中醫師嘛,肯定也會把中醫中藥的方法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如果我判斷孩子是積食引起發燒的話,比如出現手足心燙,大便不通,或者惡臭,口臭,睡眠不踏實,尿黃,比較煩躁,舌苔黃厚等由於積食內熱產生的表現時,我會運用一些消食化積的藥物來幫助寶寶消積退熱;
若是因為風寒引起發燒的話,如清鼻涕,怕冷,鼻塞,咳嗽,沒有汗,舌苔白等,我會選擇發汗,讓孩子喝生薑紅糖水,蔥白水,紫蘇葉水,艾葉、紫蘇葉泡腳、泡澡都可以發汗退熱;
若是溫病發燒的話,如嘴脣很紅,出汗多,扁桃體發炎,咽喉發炎等等,我一般會煮石膏粳米湯,或者是煮三豆飲,即黃豆、綠豆、黑豆煮水喝。
#健康科普排位賽##清風計劃#